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学目标]1.知道“文艺复兴”的概念和性质。知道文艺复兴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等。知道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代表之一。理解意大利成为西欧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的原因。理解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实质。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实质,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通过分析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学习源流际会,分析思想、文化领域重大变化、发展的原因的方法。3.激发学生的热爱美好生活,敢于斗争,勇于改革创新的人文主义精神。[重点与难点]重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内容和特征难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发生背景说明:1.本课为第一单元中有关西欧社会演变的另一个领域,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逐渐展开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以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道路,与前几课经济、政治、社会领域中的斗争相互呼应,资产阶级在文化方面也掀起了一场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资产阶级在文化领域斗争的内容用心爱心专心和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了解本质的方法,故为本课重点。2.在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同时,探讨其背后的动因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分析、归纳,对历史资料的理解、总结,同时利用已经学过的基本知识等综合加以分析、理解,从整体把握西欧社会演变的历程。对中学生而言,需要了解一些背景知识,有充分的知识储备,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故为本课难点。[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由书中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一段话引发疑问,为什么文艺复兴“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又为什么被称为“巨人的时代”,带着问题,引入新课。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2.知道文艺复兴的概念。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初步形成文艺复兴的概念。教师帮助学生将这一概念分为3个节点:(1)时间:14-16世纪。强调时间上与前面几课是同步的;(2)目的:反封建,反教会。(3)领域:思想文化。归纳:在西欧经济、政治、社会领域发生演变的同时,西欧的文化方面也在进行着变革。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文艺复兴就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用心爱心专心映。3.分析意大利成为西欧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的原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二自然段,从经济、文化等方面解答问题,用温故知新的方式来总结归纳其原因。初步学习源流际会,分析思想、文化领域重大变化、发展的原因的方法。经济上从本单元第一课入手,意大利是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的地方,以佛罗伦萨为例,佛罗伦萨是当时欧洲最著名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中心,在1338年已拥有200多家毛织业工场。在13世纪末,佛罗伦萨的钱庄、银行已遍设西欧各大城市,在西欧货币市场上取得了支配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后的社会状况是文艺复兴的“源”;文化上回忆古代希腊、罗马高度繁盛的文化思想遗产,以及意大利保留了大量文化成果,汇集大批文化名人等史实,文化的传承发展是文艺复兴的“流”。另外结合本单元第三课,对开辟新航路方面意大利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意大利人的重要作用加以补充。4.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教师介绍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马基雅弗利的简要情况及其代表作品。通过对杰出人物代表作品,特别是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的分析介绍,让学生有一个模糊的印记,让学生初步感受人文精神,为接下来分析“人文主义”的实质做铺用心爱心专心垫。5.分析文艺复兴的实质——人文主义(1)学生分组讨论意大利文艺复兴杰出人物的作品的共同点,从中引出“人文主义”的概念。(2)材料一、二作为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文艺复兴是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但这个时期的大量艺术作品仍然是宗教题材,这与其倡导的人文主义中反教会的理念是否矛盾?为什么?学生通过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人物代表作品的共同点的理解分析,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初步理解那些代表作具有“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推崇个性自由,注重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和创造力;要求表达人的感情,反对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