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第一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教案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共产国际的成立;新经济政策制定的历史背景、要点、实施的意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二、要求学生认识1.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进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2.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3.通过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符合当时苏俄的国情;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培养学生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布列斯特和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高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培养学生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一、本课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二、本课难点:对《布列斯特和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教学设备预习提纲、投影片、教学挂图等。教学要点第一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向社会主义过渡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一)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1.俄国已经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2.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十月革命的胜利1.二月革命的爆发和革命后的复杂形势2.《四月提纲》的制定3.七月流血事件4.十月革命的胜利用心爱心专心(三)十月革命的特点(四)共产国际的成立(五)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二、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一)政治上:改造旧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制度(二)经济上: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三)外交上: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四)军事上:组建红军,粉碎国内外敌人对苏维埃政权的进攻三、向社会主义过渡(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新经济政策(三)苏联的成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世界现代史部分的内容。世界现代史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人类社会在这近百年间取得的最主要成就之一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由俄国十月革命开创的。本节课我们就学习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中的第一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向社会主义过渡。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按课前发给的预习提纲,先读一下教材,有疑惑之处,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商量。(教师板书本节课有关知识点。)讲授新课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一)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是由俄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1.俄国已经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已经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俄国帝国主义具有明显的军事封建色彩。2.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对外国资本,特别是法国资本依赖性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说,俄国资本主义是不独立的。落后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帝国主义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特别突出,如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