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东西方的先哲孔子、柏拉图【模块链接】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必修Ⅲ专题一):孔子和早期儒学、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必修Ⅲ专题六):真理与自由的殉道者——苏格拉底【学习要求】知道孔子周游列国、创立儒家学说、兴办私学的简要情况;了解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及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知道柏拉图《理想国》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一、孔子㈠生平事迹⒈学习礼乐⒉收徒讲学⒊治理鲁国⒋周游列国⒌整理古典文献㈡儒家学派的创始人⒈条件⑴时代因素: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①经济:私有土地出现,井田制瓦解②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崩溃③文化: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形成“士”阶层⑵个人作用:崇拜周公,精通礼乐,充满弘扬传统文化、复兴周礼的使命感⒉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⒊核心内容:礼和仁的思想⑴“礼”的思想①含义:“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②礼的实践方法:“正名”(指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③“礼”的主要内容:尊尊与亲亲A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B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⑵“仁”的思想①含义:“爱人”(孔子的“仁”是一种有等差的爱,由亲及疏,爱的程度是逐渐降低的)三层内容:A爱自己的亲人;B爱他人;C统治者实行仁政用心爱心专心②方法:“忠恕”之道(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表现:A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民本思想B对于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⑶仁和礼的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只有“克己复礼”,才能实现“仁”——————————————————————————————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日:“请问其目?”子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⒋孔子的教育思想⑴创办私学,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⑵教育对象:孔子倡导“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从而使文化教育下移⑶教学实践:重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⑷教学方法:善于“因材施教”⑸学习方法:强调学与思的关系,学习与复习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⑹培养目标:强调弟子要有浓厚的参政意识(“学而优则仕”)㈢孔子的历史影响⒈国内:⑴创办私学:打破了以往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开创了“学在民间”的新模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⑵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长久的影响: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⒉国外: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尤其对东亚诸国产生过重大影响,儒家学说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18世纪后,儒学传到了西欧。法、德等国先进的思想家们从儒学这个完全不同于基督教的思想体系中得到很大的启发。二、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㈠生平事迹⒈青年时代: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师徒关系⒉游历生涯:柏拉图在地中海沿岸的游历⒊教学生活:柏拉图创办了西方历史上第一座学园或称“阿卡得米”(Academy),成为古希腊重要的哲学研究机构㈡柏拉图思想产生的背景⒈古代希腊文化的影响⒉时代背景: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同盟战败;苏格拉底被处死刑——以上两者暴露民主政用心爱心专心体弊端,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不满⒊家庭影响⒋老师教诲⒌游历生涯:游历四方,考察各地,产生新思想㈢思想内容政治思想:理想国⒈代表作:《理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