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驭了主题就趋近于成功——谈谈如何防止《申论》作文跑题文新斌参加《申论》考试,考生最担心写议论文偏题,甚至跑题。凡《申论》考试成绩不及格的考生,绝大多数写作时没紧扣主题。下面,谈一谈确定《申论》作文主题常见的几种方式。一、紧扣给定资料开篇的“文眼”确定主题。《申论》试卷所给定资料一般在第一段或材料中都有概括性的段落,《申论》作文的“文眼”往往就在其中。考生找到“文眼”,就基本上抓住了主题。譬如,某《申论》考试卷材料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这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年2月18日上午,某省农办邀请所辖地市的几个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及部分县市农办主任、供销社负责人、某农业大县的县委书记,某乡乡长,省农业厅高级农艺师等代表专门就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培育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会议由该省人民政府秘书长主持,下面记录了与会代表的即席发言。”在座谈会上,无论是农业系统的领导,还是农业系统的专家、教授的即席发言,都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如何发展生产力,如何培育壮大村级经济,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等问题。考生如果仔细阅读这一段资料,就不难发现所给定的资料通篇都是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而层层展开的。可不少考生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几个显赫的字眼所蒙蔽,动辄就拟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我见”,又“大”又“俗”,而且很不好驾驭,考试结果考试得分很低。如果考生拟“发展村级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发展经济依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等题目,并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的相应对策措施进行论述,也许就能得到一个较高的分值。二、品读给定资料结尾段评论部分概括主题。近几年,部分省、市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的结尾段,大多围绕试卷所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升华主题。譬如,某申论试卷给定资料结尾:“让每一个孩子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政府责无旁贷。„十二五‟之初,全国各地认真坚决落实总理总理所作的政府报告,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切实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不错,投入是关键,机制是保障,创新是灵魂,惠及广大师生是目的,可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让每年成千上万的进城农民工子女能上学、上好学,才是最棘手、最难解决的问题。毕竟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农民工子弟在享有平等受教育机会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考生看这段材料时,则要迅速将思路返回试卷中的其他资料,千万不可草率拟一个“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题目,因为这个题目“放之四海而皆准”,太大了。考生阅读通篇后,不妨拟“让农民工子弟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教育均衡亟待破解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瓶颈”。题目越小越有可能切中问题的要害,越容易组织材料,越容易驾驭全篇。三、针对给定资料试卷题干敲定主题。今年的国考及部分省考《申论》命题专家担心一些平时写作水平较高的考生作文“跑调”,以人为本,干脆就在题干中提出写作方向与要求,给每一个考生均等发挥的机会。譬如,题目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命脉,直接了当以“命脉”为题,要求考生写一篇议论文。题目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铸就了“团结、坚强、勇敢、倔强、进取、拼搏”为核心内容的黄河精神,要求考生以“弘扬黄河精神”为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三:有人认为水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在使用方面不要苛刻提价,否则就违背了公共资源使用的初衷。针对这种观点,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阐述水价改革的基本思路。题目四:针对个税改革与地方财政建设的关系,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个税改革的基本走向。作答第一个题目“命脉”,考生要紧紧围绕“依法保护土地,切实维系人类赖以生计与发展”的“命脉”展开论述。第二个题目“黄河精神”,考生要紧扣“弘扬黄河精神,坚守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治理黄河,更重要的是切实解决当前各种困难和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思路进行深刻论述。第三个题目,考生先要反驳题干中错误、片面的观点,然后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