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分数的品质》诚实的检验课标与教材课标与依据:2.1.6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和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1.2.5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2.2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3.2.3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3.2.1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教材分析:第十三课《分数的品质》,以考试作弊、说谎、改分数和抄作业答案等实际问题和现象为题材,进行诚实和公平以及负责、自尊、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等教育。本课由引言、诚实的检验、公平的比较组成,引言由财富有品质引出问题:分数是否也有品质?以引发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诚实的检验重在分析诚实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公平的比较从公正角度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与分数。教学重点:教育学生认识考试作弊的错误与危害性,懂得诚实、公平竞争的意义。教学难点:作弊利弊辩,正确认识现实中的作弊现象。学情1、学习、考试、分数是学生生活中永恒的话题。学生进入初中后的前几个月为各种问题所困扰。期末将至,考试迫在眉睫,与之有关的问题遂成学生最关心的事。2、学生有一些自己的生活体验,明白考试中不能作弊,面对通过作弊取得“成绩”的同学心里也会不平衡。3、当今社会可能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一些人通过作弊可能取得了不当利益,学生对此可能存在误解,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规则,遵守规则,追求公正,懂得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2.能力目标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3.知识目标理解诚实的重要性,认识考试作弊的错误与危害性。教学方法与媒体体验法、合作探究法、讨论辨析法和总结归纳法PPt课件教学内容及过程(教为学服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复备一、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农民的财富是如何获得的?企业的财富是如何获得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财富的品质)教师:财富有品质,分数是否也有品质?在考试和分数中,究竟蕴藏着哪些品质呢?通过学生回答和多媒体投影《财富的品质》自然过渡到分数的品质。(板书:分数的品质)2.多媒体投影:下面哪些词最能反映分数的品质?努力勤奋诚实信心拼搏公平聪明执著认真竞争合作教师:在这些词中,有两个对于我们大家都非常重要的品质,就是“诚实”与“公正”。导入第一部分:诚实的检验设计意图:提出“分数的品质”的概念,引导学生从另外的角度思考和对待考试和分数二、讲授新课第一环节:分数的真假活动一:我析我悟阅读课本P104《吴欣和周玲玲的故事》,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①你来判断一下吴欣的80分和周玲玲的90分,哪个分数的品质更高,更有价值?你如何来评价他们两个的行为?②吴欣吃亏了吗,为什么?教师:多媒体投影诚实的内涵和意义。并总结:古今中外的事实证明,那些弄虚作假的人,可能会一时侥幸得到某些“好处”,但最终会被人识破,不仅会失去他们已经得到的东西,而且遭到人们的鄙视。诚实的人也许会一时吃亏,但他们最终会得到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并且获得他们该得的一切。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第二环节:作弊“利”弊辨活动二:唇枪舌剑师:下面有正反两个观点,你同意哪一个?让我们来辩一辩吧。正方:作弊“利”大于“弊”反方:作弊“弊”大于“利”教师引导学生在辩论的基础上体验并思考:考试时作弊的心情是怎样的?作弊成功后的心理很坦然吗?如果多次作弊不被发现会导致什么后果?班级内一个人作弊会产生什么影响?两个人呢?三个、四个、……、乃至全班呢?师生共同总结:作弊虽然可以得到一时的好处,但是从长远来看,不会带来真正的好处,而且会造成许多不良的后果。(多媒体投影:对个人而言,作弊是掩盖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是自欺欺人;被发现会失去信誉,造成名誉上的损失;即使作弊侥幸成功,也可能导致良心上的自我谴责,背上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