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法律初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法律这种特殊规则的起源以及法律的基本概念,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法律的特征并能正确认识法律,区分法律与道德规范及其他规则。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尊重法律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法律、尊重法律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法律的特征教学难点: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角色扮演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我们对第六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比如说道德、我们学校的纪律、某一个宗教组织的宗教戒律、还有法律等等。那么现在大家来分析一下,下面所描述的四种情况,分别属于什么规则的要求?在公共汽车上应该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道德的要求上课铃响应该立即进入教室,并且课堂上不得随意讲话。纪律的要求佛家弟子得杀生、不得喝酒。宗教戒律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法律的要求教师: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在社会生活中,道德,纪律,宗教戒律、法律等规则共同维护着社会的有序运行。其中,有一个规则和其他规则比较起来,具有特殊性,这个特殊的规则就是法律。而法的起源是什么?法律的含义是什么?法律的特殊性又在哪里?这些就是本堂课所要探讨的内容。引入本课课题:特殊的规则一、“法”的传说播放幻灯片《“法”的传说》,同时教师讲解相关内容。让学生明白“法”包含有“维护公平,铲除邪恶”的意思。二、法的含义显示幻灯片“法律的含义”,由学生朗读: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的。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过渡语:为了加深对“法律”含义的理解,来弄清楚“法律”到底特殊在什么地方?我们来看第三个部分,法律的特征。三、法律的特征1.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的本质特征)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部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成文法律条文,叫做《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一部刻在石碑上的法律。请大家阅读教材P57相关文字,找出下面两个问题的答案。问题一:这部法典是哪个阶级社会时期的典型法律条文呢?问题二:其中有一条关于法典的具体规定是什么?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总结出“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教师在此讲清我国法律体现的是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并注意分区“人民”与“公民”两个概念)2.法律由国家制定并认可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几部法律单行本的封面,启发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⑴这几本法律封面有什么共同之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⑵这表明,在我国法律是由谁制定的呢?(国家)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法律由国家制定并认可。(同时教师适当提及我国的立法机关)通过表格比较各种规则产生方式。(幻灯片呈现如下表格)各种规则产生方式法律国家制定并认可道德规范、风俗习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约定俗成的纪律、章程某个单位、组织宗教戒律宗教组织教师指出:其他所有的规则都不能违反国家法律。并通过讨论案例来加深理解。案例来自于教材P57:某村村规规定:犯了错误的村民,由村委会负责将其关押在村委会办公室闭门思过一天;女性村民不得申请宅基地。这些规定合法吗,为什么?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不合法。所有的规则都不能违反法律,因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的。3.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的最主要特征)请学生表演《张大爷的故事》,学生边看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⑴乡亲们对张大爷三个儿子的指责属于什么规则在起作用?效果怎么样?⑵张大爷的赡养问题最终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从而总结出法律的特征: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多媒体展示图片(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教师小结:法律的实施主要是以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强制力做后盾,强有力地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的行为。而其他的规则实施的保障途径是什么呢?各种规则保障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