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目标】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2.分析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及其实质、作用3.认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探究宗法制与分封制对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重点与难点】1.重点:分封制和宗法制2.难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比较以及在历史上的意义【课前知识梳理】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禹死后,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原始社会后期的制被制所取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为了,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把和分别授予、和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武王死后,其弟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度,。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诸侯有为周天子、、和的义务。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分赐给士。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士”。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解决贵族之间在、和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的具有性质的宗法制。宗法制是用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和地位,有利于的稳定和团结。【课堂问题探究】问题一:阅读材料,回答启是如何即天子之位的?说明了什么?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而后举益,任之政。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二《夏本纪》1问题二: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从材料看,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问题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诸侯国类别地理位置晋同姓今山西卫同姓今河南北部鲁同姓今山东南部齐功臣今山东北部宋商族后裔今河南东部燕同姓今北京一带材料二《荀子》记载周初,“(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三宜侯矢铜簋,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材料四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虑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辱慢王朝,等于不贡。”——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五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二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六(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分封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四、五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3)材料六中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问题四: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历史》请回答: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问题五: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构建结构导图】【反馈作业】3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文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