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从本条和下一条“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参考教材“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绘制简单的水循环示意图,并用它说明水循环使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3)运用自己绘制的水循环示意简图说明水循环促进了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2.过程与方法:(1)形象思维:观察教材提供的“水循环示意图”,探索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归纳创造:参考教材的“水循环示意图”,以知识框图的形式绘制水循环示意简图。(3)原理应用:用绘制的水循环示意简图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主动探究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的兴趣。(2)形成“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认识。【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有知识:1.关于水圈的知识。12.关于太阳辐射是水循环的动力。3.关于大气运动的知识。4.关于部分水体的生活体验。【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学难点】1.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由“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重点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因为水循环是全章教材的基本理论,是学习全章知识的基础,因而是重点学习的内容。“相互联系的水体”:这部分内容对水圈的构成、自然界中的各种水体之间的关系作了简要的介绍,目的是为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作基础知识方面的铺垫。“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材首先给出水循环的概念,然后紧紧围绕一幅“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为主,具体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使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进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进而对生态、气候、地貌等全球地理环境产生深刻影响。【知识网络】2【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一个人因干渴而昏迷不醒的时候,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一般说第一个字会是什么呢?(学生齐答“水!”)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构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读“水圈的构成”图,了解水体的构成:【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思考:(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明确河流水体的补给可能涉及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从水往低处流的道理,理解当河流水位高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