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感受作者用爱心营造的人鸟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培养关爱动物,善待他人的感情。2、领会作者将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叙述、描写之中的写法。3、赏析本文细腻、生动、优美的语言。二、教学重点:上项1、2三、教学难点:上项2四、教学思路: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人文性内涵和语言素材都很丰富。本文也是一篇适于朗诵的朗诵材料。它被选为安徽省普通话测试材料的第三号和第四号作品。本文于轻松的叙写中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用爱心营造和谐的关系,关爱动物,善待他人。文章的字里行间溢满了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因此本文的教学适宜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对文章的精妙处进行赏析。五、课型设计:诵读赏析课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有两句诗叫“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自古以来人们就和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如松、竹、花、鸟结成了好朋友、好兄弟。当代作家冯骥才也以细腻的爱心为我们绘出了一幅人鸟相亲和谐的自然画卷——《珍珠鸟》。一、朗读课文,师生点评:1、注意文中几个字的读音:巢cháo瞅瞅我chǒu雏儿chú呷呷嘴xiā垂蔓wàn眼睑jiǎn眸子móu斑斑驳驳bó生意葱茏cōnglóng2、把握好朗读的感情和语调:饱含着喜爱之情,用轻松、活泼的语调朗读3、注意文中的轻读和儿化音:如,“瞅瞅我呷呷嘴”中后一个叠音均读轻声;儿化音:这小家伙雏儿一会儿。4、四生分段朗读,师生点评朗读的感情和语调、声调。二、速读全文,梳理脉络:1、本文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后明确:“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故事。2、按照“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相处的过程,可将本文分为哪两部分,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结。明确:第一部分(1——5)“我”为珍珠鸟布置一个温暖又舒适的巢。第二部分(6——16)珍珠雏鸟与“我”由疏远到亲近的感情交流过程。三、精读课文,讨论探究:1、齐读第一段全文开头第一句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这“真好”还表现在那些地方?说一句理解的话。学生可以说的理解的话:①真好!小鸟有一个舒适又温暖的巢。②真好!我用吊兰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为鸟儿布置了一个深幽的丛林。③真好!在阳光的照射下,吊兰的叶子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④真好!那一团绿蔓里边的尖细又娇嫩的鸣叫真好听。⑤真好!雏鸟儿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整个身子像一个蓬松的球儿。⑥真好!雏鸟儿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的站在书架上…………2、从全文看,“我”从自己与珍珠鸟相处的经历中有一种怎样的感受?明确: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速读课文,从文中用横线标出“我”的哪些举动让鸟儿对我信赖的?用波浪线标出雏鸟儿是怎样逐渐和我亲近、对我信赖的?明确: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我不管它我不去伤害它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我不动声色地写我用手抚一抚它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走它明确:离我较远——一点点挨近——淘气地陪伴我——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教师就势设计板书:尊重、爱护我——————————珍珠鸟亲近、信赖四、赏读美文,欣赏美点:1、从下列美词和描写细腻的修饰性短语中选取一个,结合语境说说其使用的妙处:如:①流泻/作者对小鸟由衷的喜爱之情和真切感受通过笔尖抑制不住地迅速流淌出来。②斑斑驳驳:③生意葱茏:/这两个词从色彩和形态上描写吊兰的叶片,表现“我”为小鸟精心布置的环境之美。④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⑤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⑥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⑦尖细又娇嫩的鸣叫⑧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④和⑦都描写了珍珠鸟的鸣叫声之美妙动听,而且各突出了其叫声的特点;④中还把其鸣叫声比作“笛儿”,形象生动。2、美读文中你认为描述得最精彩的语句或段落(要读出对小鸟的喜爱之情),作一点赏析。可以从语言,也可以从写法等方面赏析。如:第二段:“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作者单用了一段强调珍珠鸟的“怕人”,因为这是珍珠鸟的突出特点。作者把这一点放在前面说,为全文的立意找到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