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设计思想现代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项式定理这部分内容比较枯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核心.我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方式:一是从实际应用问题引入课题。这里体现了新课程的数学应用意识的理念,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仅是为了学数学,还可以学以致用,用来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二是从特殊到一般。面对一般问题,学生会想到从特殊情况入手,让学生自己探究n=1,2,3,4,…时二项展开式的规律,观察发现二项式定理的基本内容.三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小组内的同学共同归纳二项式定理的内容,由特殊推广到一般.四是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探究恰当结合。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确定二项展开式中,每一项的二项式系数,对于平行班的学生,真正能独立归纳出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此时的引导启发,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学生通过对n=1,2,3,4,…时二项展开式的观察,归纳、猜想到n为任意正整数时的二项式定理内容,并真正理解二项式系数的意义。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深化的过程,学习体会应用“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科学思维方法的过程,提高数学修养.本节课对二项式定理特点及规律的总结和归纳,有利于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识记,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体验数学公式的对称美、和谐美.学生情况分析学生为平行班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学生理解组合及组合数的概念,掌握了多项式乘法的运算法则,有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能顺利完成课时计划内容.学生有过探究、交流的课堂教学的尝试.教学流程框图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成果交流,教师引导用心爱心专心推广一般,内容呈现定理应用,初步体验归纳小结,巩固提高教学诊断分析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容易了解的内容是二项展开式的项数、指数和系数的规律,即项数:1n项;指数:字母a,b的指数和为n,字母a的指数由n递减至0,同时,字母b的指数由0递增至n;二项式系数:下标为n,上标由0递增至n;容易产生误解的内容是:通项rrnrnrbaCT1指的是第r+1项;通项的二项式系数是rnC,与该项的系数是不同的概念(在第二课时会进行探讨)。【教学方式及预期效果分析】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对话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课前准备工作为便于管理和探究,将学生随机分组,每组3-4人左右.2.课堂探究过程探究内容为二项式定理的内涵,包括项数、指数、系数等方面的规律内容.采用小组内合作探究方式,组间交流、置疑、点评.组内探究要求有分工,有合作,有交流.并推选交流发言代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和组内其他同学进行探讨和辩论,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来补充、修正或加深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从而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3.课堂交流过程(1)小组汇报小组内推选汇报交流发言代表,其他同学自由补充.(2)组间置疑小组汇报后,对不同意见或不清楚的地方,提出置疑.(3)师生点评对汇报展示与置疑的同学进行点评,及时鼓励、表扬,保持学生学习热情,通过交流,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充实自己.(4)教师引导对部分内容,如二项式系数的确定,教师适时,适度引导.4.预期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知识面上,期望学生能够理解二项式定理及其推导方法,识记二项展开式的有关特征,能对二项式定理进行简单应用;在思想和能力面上,期望通过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思维过程,熟悉理解“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思维方法,培养合作的意识,获得学习和成功的体验;通过对二项式定理内容的研究,使学生体验特殊到一般发现规律,一般到特殊指导实践的认识事物过程,通过对二项展开式结构特点的观察,使学生体验数学公式的对称美、和谐美.【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本节课时高中数学第二册(下A)10.4二项式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