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设计思路说明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科探究,提高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为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节的设计思想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本节以学生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探究成像规律为载体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从中学到探究的一般方法,了解探究过程的几个环节,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在探究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双向互动为原则,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探究热情,通过评估交流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要求严谨的态度和协作精神,本节通过多媒体培养趣味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2、理解并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知道探究的重要性;2、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参与课堂意识;2、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知欲;3、培养学习中的合作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内容分析重点: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并掌握其规律;难点:1、做好凸透镜成像的探究实验;2、归纳出成像规律;关键:探究方法的引导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观察、归纳、练习等教学与学具凸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照片、火柴、手电筒等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方法手段说明及达成目标激趣引入新课1、出示(“神六”两位宇航员)小照片,问学生是否能看清他们是谁?2、用制作成的投影片将照片放大,问学生能看清他们是谁?3、照片是什么仪器照的,成什么性质的像?投影仪成什么性质的像?是否能用其他方法看放大的照片?4、以上三种光学仪器其实利用凸透镜成不同性质的像,那么凸透镜成像性质与哪些因素有关呢?1、学生好奇观看,无法看清照片上人物;2、他们是“费俊龙”“聂海胜”两位宇航英雄3、照相机;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4、学生思考1、激发学习兴趣;2、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激发探知欲;实验验证成像性1、请你对上述问题猜想和假猜想:①可能与物体凸透镜1、培养学生积极参质与物距、焦距有关设;2、师用多媒体投影说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物距;凸透镜到成像的距离叫做像距;3、师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共同演示实验,验证说明凸透镜成像性质与物距、像距有关(师指导,学生指导)4、让学生观察现象后思考得出结论:是否与物距像距有关?距离有关②可能凸透镜焦距有关……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认真思考给出结论。与意识和动手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3、培养总结能力。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指导学生测凸透镜焦距,提出问题;2、提问:“凸透镜成像性质与物距,焦距有何具体关系?学生猜想和假设。3、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设计实验方案;4、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提问其1、2个小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5、让每小组改变6次物距大小,测出6组物距,像距数据并1、学生小组测凸透镜焦距;2、学生思考分小组讨论;3、小组积极讨论后大胆猜想;4、讨论用所给的器材设计并组装器材给出方案;学生回答设计的方案;5、分组合作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填写师发的探究学习卡);1、设疑让学生感悟培养思维发现问题能力;2、亲身探究和感受培养动手能力,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习归纳法,培养观察分析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4、培养合作精神发现问题能力;记录6次成像性质;(鼓励学生合作完成,边实验边讨论,交流)收集数据;6、提问学生所测数据及观察到成像性质;(师板书收集到的数据)分析论证(结论);7、请学生认真观察数据仔细思考(可讨论)寻找成不同性质的像距物距与焦距间的关系;评估与交流;8、让学生对实验的设计、探究、测量等进行评估(填写学习卡),让学生交流探究过程,相互改正错误,指出不足;6、学生报告;7、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