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重、难点:试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教学器材: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旧课复习】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性质制成的,把_______________规定为0℃,把___________规定为100℃。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2)、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________,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后方可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___________相平。3、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A、38℃;B、37℃C、36℃D、35℃【新课引入】我们知道物质有三种状态:即液态、固态和气态。而物质所处的状态在条件变化时也会发生变化的。比如:液态的水在温度升高时,会变成水蒸气,而在温度降低时它却可以变成固态的冰。象这种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请同学们猜测物态变化可能有几种情况:(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物态变化共有六种,即: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固体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16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2354)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液体气体5)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46)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熔化和凝固的有关知识:【新课讲解】一、熔化一)、熔化:物质有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二)、固体的种类: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常见的固体晶体有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确定的熔点。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三)、熔化过程:1、晶体的熔化1)、晶体的熔化图像AB段物质处于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C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B点所对应的温度就是该晶体的熔点,物质开始熔化,有一部分固体开始变成液体,BC的过程中,物质吸热熔化,但温度保存不变,由固体逐渐变成液体,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点时全部变成液体。CD段,物质处于液态,液体吸热升温。2)、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吸热。3)、晶体熔化的特点: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2.非晶体的熔化:1)、熔化图像:2)、特点:物体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3)、过程:固体先变软,然后变稀,最后全部变成液态。3.熔化特点:熔化过程吸收热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利用熔化吸热,来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例如在热天,长途运输蔬菜、水果等物质时,我们在车厢里加入一块冰,利用冰在熔化时要在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从而降低车厢内的温度,以确保蔬菜、水果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变质。二、凝固凝固过程与熔化相反。凝固放热。例如:在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的热量使窖内的温度不至于太低,菜不至于冻坏。三、几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1.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2.不同晶体熔点不同3.记住冰的熔点。加热时间tt()℃0加热时间tt()℃0ABCD我国北方漠河一带,寒冷的冬天温度会低至零下40℃,对照熔点表,请你选择在寒冷冬季的漠河使用什么样的寒暑表?是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小结】本课重点是要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规律,以及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特点来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