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教学目的]1、学会看地图,并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与注记的含义。2、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3、通过看地图、运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懂得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地距离,了解图例和注记。难点:弄清比例尺大小与表示的地理事物的范围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地图册、常用图例符号[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要求学生拿出课前绘制的学校平面图,教师抽查,同桌之间相互检查,教师对此评价。(过渡)通过刚才的了解,同学们绘制的地图都很认真,但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在本节课解决.1-17、设问:你的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2、引导学生阅读P6图1-7、图2-8,了解地图的绘制过程3、小结:用绘制平面图的方法,把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区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并用符号画在平面上,就成为一副地图。4、设问:庞大的地图家族中,地图可分为哪几类?各有哪些类型?(学生看书回答)(过渡)尽管地图种类繁多,但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要素一、方向(过渡)阅读地图,一般要学会看方向,你知道在地平面上有哪些方向吗?1、教师板画一个“米”字行,由学生填注方向2、检测:A在B的什么方向?B在A的什么方向?阅读P7图1-10,回答:国际机场在北大屿郊野的什么方向?(过渡)在地图上,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定方向的方法?各是怎样定方向的?(围绕教材最后一段文字自学)3、学生回答,教师举例具体讲解如何利用指向标确定方向。4、设问:在野外,如果没有地图的情况下,你有哪些定方向的方法呢?(学生讨论回答,而后教师结合P8活动系统讲述,重点突出太阳和手表定向)5、学生完成P10活动1题(过渡)在地图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的符号以及标在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这就是图例和注记二、图例和注记1、解释图例和注记的含义2、引导学生熟悉图1-17的各种图例,注意区分相似的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差别3、学生快速熟悉,而后抢答小黑板上的图例符号(过渡)我们熟悉了图例和注记后,就可以在地图上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了4、引导学生阅读P9图1-16,查找运河、长城、首都等图例。(小结)学生小结重点,教师点拨第二课时(复习提问)地图上有哪两种定方向的方法,各是怎样定方向的?野外有哪几种定方向的方法?三、比例尺(创设情境)假设给你一张长宽均为10厘米的纸,把我们教室的形状画在纸上(教室长9米。宽7米),你会怎样画?(学生回答)1、教师引入比例尺的含义及公式表示2、举例计算:在地图上量的甲、已两地相距5.4cm,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080千米,求该地图的比例尺3、设问:比例尺有哪几种表达方式呢?(学生阅读教材P9文字,思考)4、教师重点突出比例尺三种方式的相互转换5、举例:比较大小A1:300000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千米C(过渡)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要求内容详细,有的要求内容简单,在绘制地图时,如何选择比例尺的大小呢?6、学生认真阅读P9图1-15,图1-16,讨论完成小黑板上的表格7、设问:由此可见,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地理事物范围大小之间有何关系?与地理事物的详简之间有什么关系?8、出题检测(见教材)(过渡)在比例尺的三种表达方式中,线段比例尺能很方便的量算两地的实际距离9、引导学生完成活动3(过渡)认识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后,我们基本上能够看懂地图。要学好地理,仅会看地图不行,还得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四、学会收集地理信息1、设问:常生活中,你可以从哪些途径来获取地理信息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过渡)收集地理信息,仅仅是对地理知识有一个粗浅的了解,还要学会思考地理问题。五、学会思考地理问题结合教材讲述(过渡)学好地理,光靠坐在教室里是不够的,还要深入周边环境,走进大自然,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六、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设问:1、你曾经外出在哪些地方旅行?有什么收获/2、野外旅行前,做过哪些物品准备?3、采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