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课题(教学内容)总课时2备课时间主备人执教教师集体备课教案个性化批注教学目标:教学教具:杠杆、支架、钩码、尺、线、夹子、老虎钳、羊角锤、起子、木板、开瓶扳手等教学重难点:1、力臂的概念与画法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一课时新课教学:一、新课引入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说,他能搬动地球。但有个前提条件,你知道是什么前提条件吗?(给他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这句话中“一个支点,一根长棍”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有了这两个条件就能翘起地球?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杠杆。二、新课讲授1、什么是杠杆设计情景问题:今年5月12日的四川大地震造成山体滑坡、崩塌,使得大量公路被山石堵塞。人民解放军在接到疏通公路的命令后,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灾区进行公路疏通,但遇到很大的困难:有些地方大型机械无法到达,一些较大的石头无法搬动。如果你也是救灾人员,你会采取哪些方法来移走石头?哪一种方法更方便、省力?(用棍子翘石头等)生活中有许多任务都是采用类似的方法来完成的,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用羊角锤起钉子、起子、剪刀、抽水机柄、指甲刀、撬棒、开瓶扳手等)这些工具在工作时有哪些共同的特点?(教师模拟后总结:一支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需要注意的是杠杆并非一定是直的。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要有力的作用(2)能绕固定点转动。两个条件缺一不可。2、杠杆的五要素其实在几千多年前,人类就开始利用杠杆了,那么他们利用杠杆的目的是什么呢?(省力)对,我们利用杠杆时有时为了省力,那么杠杆为什么能够省力呢?要想知道原因,需要了解几个有关杠杆的名词。学生参照课本“图11-3用螺丝刀撬图钉”理解杠杆的5个名词。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可以把这个图画出来。(教师以撬石头为例示范画图)(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注意:动力指的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是杠杆,动力作用点在杠杆上。(3)阻力:阻止杠杆转动的力。(F2)同样,阻力也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同样是杠杆,阻力作用点也在杠杆上。(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1)在我们这个例子中,如何才能画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教师演示)我们把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动力臂。(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2)那么如何画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呢?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不够长怎么办?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