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课题(教学内容)总课时备课时间主备人执教教师集体备课教案个性化批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重点: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及其作用。难点: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实际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教学教具:单个定滑轮和动滑轮、钩码、弹簧测力计、细线绳第一课时一、新课引入我们学校每周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提问:我们用力向下拉绳子,国旗上升,你知道旗杆的顶部有什么装置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糟的轮子。观看实物,引出本节内容并板书:二、滑轮二、教学过程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观察课本图11-15和11-16的滑轮,教师模拟后,请学生指出,在使用时图中的两个滑轮有何不同点?从而分辨出哪个是定滑轮,哪个是动滑轮。教师总结: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如果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就称为动滑轮。演示:手拿一个滑轮问学生这是什么滑轮。(可能是定滑轮也可能时动滑轮,关键看如何使用它)提问:你还能举出其它应用定滑轮或动滑轮的例子吗?可见,在生活中,滑轮这种简单机械被人们常用,人们为什么要使用滑轮?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尝试回答)2、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组织学生实验:参照课本图11-17和装置进行。提问:(1)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钩码的重力大小有没有变化?(2)当改变钩码的个数时,情况如何?(3)你能从实验测得的数据中发现使用定滑轮的特点吗?说明:若钩码重力G与拉力F不等,提示线与滑轮之间有摩擦力。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3、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1)组织学生实验:参照课本图11-18和装置进行。(2)学生思考设计表格(3)通过实验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4)总结动滑轮的特点。从图4看,若要让动滑轮升高一个h,两边的绳子各减少h,这就意味绳子A端要上升2h;而重物是由两段绳子共同提升的,所以用一个动滑轮时能省一半的力,但却多费一倍的距离。教师归纳: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要费一倍的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4、滑轮的实质:变形杠杆(1)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画图分析:右图中,定滑轮的支点是转轴O,动力臂是轮的半径OB,阻力臂是轮的半径OA。(2)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画图分析:右图中动滑轮的支点是A(而不是O),动力臂是轮的直径AB,阻力臂是轮的半径OA。因此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教学反思hA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