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教学课题: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2本教时为第2教时备课日期:教学目标:(1)明确什么是浮力;认识到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知道阿基米德原理。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2)难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究实验教具:盛水烧杯,重物,弹簧测力计,小烧杯、土豆块、方便袋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观察1.观察课本中图10-27。(a)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b)人为什么能浮在死海海面上?(c)乒乓球为什么能从水里升起?(d)新型护卫舰为什么能浮在海面上?因为护卫舰受到水。学生回答问题:(a)气球因为受到空气对它的向上的托力(b)人因为受到海水对人的向上的托力(c)乒乓球受到了水向上的作用力(d)新型护卫舰因为也了水的托力的原因。引入浮力概念,感受浮力的方向浮力的施力物体归纳:①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的力叫浮力;②浮力的方向是施力物体。2.学生边学边实验,体验浮力的存在。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物体受到浮力的两个实例。(1)。(2)。学生笔记学生朗读学生记忆学生举例:(1)生活在水中的鱼(2)气象探测气球知道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了解生活中所受到浮力的例子学生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如果给你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杯水(如图10-28),你能用实验判断浸入水中的物块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吗?学生实验: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变化和容器中水面的变化。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回答实验方案:(1)用弹簧测力计称出土豆块的重力G=N;(2)让土豆块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让学生从二次示数的差去思考教师提问:在刚才的实验中,你观察到测力计的示数怎样变化?学生回答发现:F小于G说明:沉在水下的物体也(受到,不受到)浮力的作用。通过实验知道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教师归纳:测量下沉物体所受浮力的方法:称重法:F浮=G-G1,,其中G表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G1表示物体浸入液体后的重学生计算在刚才的实验中土豆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学会用称重法测量物体所受的浮力提出问题:既然物体在液体中要受到浮力,那么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导学生猜想学生猜想: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当学生不会猜想或猜想不着边际时,注意加强引导教师给出器材,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教师提醒学生,要用控制变量法师生共同分析:通过比较(b)(c)可以得出物体所浮力大小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通过比较((c)(d)可以得出物体所浮力大小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密度有关学生:如图所示,完成下列探究,就能验证是否正确(a)物体在空气中的重1.2N(b)物体部分体积浸入水中时的重0.6N(c)物体全部浸没水中时的重0.2N(d)物体全部浸没在盐水中时的重0.1N较高要求,如学生无法设计,那就让学生看书,再完成探究通过比较((c)(e)可以得出当物体学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补充:(e)物体全部浸没水中较深处时的重0.2N老师总结: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也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当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不娈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也越大;学生记忆要求学生记住布置作业,补充练习开始做,新课没完成,可以不做完授课日期: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