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力在哪里》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力”单元中的第1课。本课在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发现力的科学规律,突出“力有大小和方向”以及“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和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两个基本要素。这些概念的建立靠学生的各种活动来完成。因此,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做和做中思考分析是本科教学活动的重点。只有学生亲身经历各种活动才能在具体的感性经验上获得力的概念。本课共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分四部分完成:第一部分通过活动,使学生感知力的普遍存在;第二部分通过弹棋子游戏使学生了解到力有大小;第三部分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第四部分再次通过弹棋子游戏了解到力有方向,并学会推断生活中常见的力的方向。第二课时分两部分完成:第一部分通过玩电动遥控车使学生了解到力对物体状态、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的影响,并学会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第二部分通过捏橡皮泥和面团的活动,使学生了解到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过程与方法1、能够感受力的普遍存在,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力对物体运动和状态的影响。2、会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普遍存在的;2、知道力有大小、方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合作与沟通;2、喜爱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教学准备弹簧秤、棋子、铅笔盒、苹果、梨、实验活动记录表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讲述:这是一张椅子,你能用什么方法使讲椅子移动吗?(指名让学生上来演示)2、谈话:同学们很聪慧,用的方法都使椅子移动了,说明我们都对椅子用了一个“力”,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讨论有关力的知识,(板书:力在哪里),二、体验感受力的存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提问:你能找出我们身边哪些地方还存在力呢?2、指名学生回答。3、谈话:同学们这么积极踊跃,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你们看(出示幻灯片)。这里有力么?5、讲述:看来力存在的地方太多了,说明力无处不在,(板书)那么你能不能帮老师一个忙,把力放在老师面前呢?(不能),为什么呢?(力看不见,也摸不着),这老师就奇怪了,既然力看不见也摸不着,你怎以就知道所举的例子中存在着力呢?(我们可以感觉到的)6、小结:对,虽然力是无形,但是我们可以观察或感受到它作用在物体上的产生的效果知道哪里有力。7、谈话:因此,老师特意给力写了一首诗,你们想看吗?(想),请大家齐读一下。(生齐读后),那么你能不能帮老师续写一下。8、指名学生续写。三、认识力的大小1、谈话:同学们续写的太棒了,想不想更多的了解力的知识,(想),让我们先做一个小小的竞赛(出示幻灯片),竞赛规则:老师已经标出了三个格子,每个格子的分数不同。然后把一板棋子放在起点位置,弹进你想要得分的格子。(注意,只能用手指弹,不能用别的方法,每位同学只给6次机会,六次加起来的分数是你的总成绩。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比比谁得的分数最多。)2、学生分组活动,老师巡视。3、提问:你们组完成最好的同学是谁?能不能说说你的窍门?让那些完成较差的同学和老师也学习学习经验。4、指名学生汇报。(老师帮助整理)5、小结:看来要想得到最高分,用力必须大一些,而得到最低分,力也必须小一些。这说明,力不仅是无形的而且有大小之分。四、学会使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1、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老师得到高分用的力比得到低分用的力大多少吗?(不能)。2、谈话:对,不能,为了精确的测量力的大小,只能利用仪器了,弹簧秤就是我们实验室常用的`一种测量力的工具(出示幻灯片),讲解弹簧秤的构造。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中间是什么?上面的数字代表力的什么?1表示的是什么?这个弹簧秤的最大能测多大的力?每一个大格又分成了几个小格(五个),每一小格又表示多少呢?假如每一大格分成了十个小格,又表示多少呢?(不同的弹簧秤代表的也不一样)3、提问:假如给你一个弹簧秤,你觉得应该怎么用呢?(指名同学上来演示)4、谈话:同学们说的基本上都对,但是我们在使用它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