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质量设计要素设计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会进行换算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3、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通过实际操作,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过程与方法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天平的使用操作的兴趣,在使用操作天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素养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的概念,如买东西时所说的物体重多少,实际就是质量,对质量的单位换算有一定的认识,可是对质量的一些特性不了解。同时对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也是初次接触。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喜欢动手实验。教学分析教学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难点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解决办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资源托盘天平(200g的20个)、托盘天平(500g一个)、酒精灯、烧杯、多媒体等质量(mass)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量(m)单位及单位换算:kg、g、mg、t1kg=103g1mg=10-3g=10-6kg1t=103kg测量(天平)构造调节(略)使用板书设计11.2质量教学过程设计(第1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预期效果1、课前引入二、教学新课(一)质量引言: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宇宙和微观世界,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我们身边的物体教师出示一块冰、一颗铁钉、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一块木板、一把铁锤、一桶水等物体,出示顺序随机,让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能否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你分类的理由是什么?教师: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冰块和桶里的水,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水,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结论:一切物体都是物质组成的。问题(1)一把铁锤和一只铁钉都是由铁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两者有什么不同?(2)一张课桌和一把教学用木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分类上述物体可以分为三类:(1)铁钉和铁锤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2)木板和米尺为一类,它们都是木材加工成的;(3)冰块和水为一类,它们都是水,只是状态不同而已。学生思考问题学生观察实验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联系创设学习情境,导出质量的初步概念,使学生正确区分物体与物质,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教学过程设计(第1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预期效果(二)质量的测量制米尺都是由木材这种物质构成的,两者有什么不同?教师: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一、质量的概念1、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2、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演示:(1)把冰块放在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使其熔化成水;(2)用铁锤把铁钉敲弯。问题:(1)烧杯中冰熔化成水,所含的水的质量有没有变?(2)铁钉敲弯了,铁钉的质量有没有变?(3)如果将这一只铁钉由教室里带到月亮上,或带到更远的太空,它的质量会不会发生变化?结论: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学生讨论、交流:冰熔化成水,只是冰的状态变化了;铁钉敲弯了,只是铁钉的形状改变了;铁钉由教室里带到月亮上,或带到更远的太空,只是铁钉的位置变化了,在这几种的变化现象中,物质没有从物体中转移出,也没有发生由一种物质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现象,因此,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观察桌上托盘天平的构造,思考各部分的作用通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分析归纳结论,使学生从中得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归纳出科学规律的能力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强化质量的单位观察天平的构造,培养学生教学过程设计(第1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预期效果三、课堂小结四、作业3、质量的单位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吨(t)。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kg=103g1mg=10-3g=10-6kg1t=103kg二、质量的测量你想知道杨利伟所穿的太空服的质量吗?你有办法测出来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