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农九师一六一团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含义。重点难点:重点:熔点和凝固点及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难点: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和区别,对曲线图的理解。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讲解:我们在第一节中学习了温度以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温度在物理学中表示什么物理意义?学生回答:温度时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讲解:很好,请坐下。物体的冷热程度变化会使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那么物体温度的改变又会引起物体状态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学生回答: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讲解:好!那我们今天讲解物质状态变化中的熔化和凝固,以及探究物质在其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二.熔化和凝固1.除了生活中常见的雪花为水的现象,以及水冻成冰块的现象,举出固态变为液态和液态变为固态的例子。补充讲解:冰棍变为糖水,蜡烛高温下变为液态【物质有液态变为固态,冰箱的冷藏室的鲜牛奶冻成固体,铁水浇铸为编钟】2.讲解:熔化凝固。让学生分析上面的实例总结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学生回答)①熔化:物质有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②凝固:物质有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三.探究实验1.讲解酒精灯的使用。2.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①提出问题:由于温度升高,物体会熔化,那么不同物质在熔化中温度是否变化呢?②各小组进行试验(分四小组,两小组做蜡熔化实验,两小组做冰熔化实验)③巡回指导学生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④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提示观察四组实验在进行时,试管内冰和蜡的状态变化,以及温度的变化。⑤有数据描出两组实验所得的曲线图。⑥结合曲线图总结出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蜡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做出图描述个时间段物质的存在状态。四.熔点和凝固点:(一)由实验课观察,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适中保持不变,且为0℃.直至完全熔化温度才开始上升。除了冰还有海波金属,等物质它们在熔化过程中都有一个确定的温度,这类有确定熔化温度的物质叫晶体。而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在变化,像这类在熔化过程中没有确定熔化温度的物质叫非晶体。1.晶体: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海波冰各种金属)2.非晶体:没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蜡松香玻璃)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4.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有没有固定的熔点。5.由于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请同学们结合熔化曲线中作出二者的凝固曲线。晶体形成时的温度叫做物体的凝固点五.凝固放热举例讨论:下雪天冷还是化学天冷。得出结论:熔化时吸热的(例炎热的夏天我们吃冰棍可以降温)凝固释放热的(冬天菜窖里为什么要放一盆水)板书设计: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有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有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2.熔点,凝固点:①晶体:有确定熔化温度。②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③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④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课后反思:本节中关于固体熔化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探究活动,主要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完成,教师作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物理实验方法不太了解,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纰漏。让我认识到在实验环节中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于指导。由于学生对实验感兴趣,因此本届课堂气氛还比较活跃,学习气氛也很浓厚。这一节课最主要的就是没有把握好时间的尺度使该讲的内容没讲完。导致拖堂还没有完成设置的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