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从容说课本课以“电气时代”为题,重点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如电力的广泛使用;电话、电报的发明;汽车、飞机的问世等等。课本分三部分:(一)“电气时代”的到来。介绍了由于电力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变。(二)“发明大王”爱迪生。主要讲述了电灯的发明和使用以及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三)汽车和飞机的问世。分别介绍了汽车、飞机的发明以及它们对社会生活所带来的极大便利。本课的主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本课的重点是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生产技术领域的重大革命。电力具有传递速度快,传输损失小,能远距离输送并可以按用户需要分配能量的优点,它一经发现,便很快取代蒸汽动力,成为工厂机器生产的主要功力。它不仅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促成了一批新的工业部门诞生,同时还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汽车和飞机都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它们的发明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加强了各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往来,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本课教学难点是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由于教材仅从少数事例入手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提供的素材十分有限,学生难以深入感知,教学中需要适当补充有关材料,调动学生合理想象,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材中涉及到很多科学家,特别是爱迪生,在讲述他的发明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学习他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电力的广泛应用。2.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3.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从而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品质。2.通过讲述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然后进行发明创造的事实,让学生认识到“只有耕耘,才会有收获”的道理,进而培养学生努力奋斗、积极探索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1.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2.汽车和飞机的问世。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教学方法1.比较法。对“电力”和“蒸汽动力”比较,加深学生对“电气时代”的理解。2.讨论法。对汽车的发明与使用的利害问题,可让学生讨论解决。3.图示法。教师可搜集一些老式汽车、老式电话、老式马车、老式飞机的图片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4.引导法。对没有电的生活,教师可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从而说明电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教具准备1.投影仪。2.相关资料、图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示例一]今天,我们已经对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等生活用具习以为常了。那么大家可否知道这些工具是什么时间发明,又是谁发明的?学了这一课,我们就会对这些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导入语示例二]请同学们看导入框中的内容。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像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等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汽车和飞机的问世,缩短了人们旅行的时间,使出行更加方便;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加强了世界的联系。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感受着科学技术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神奇而巨大的力量。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内容和过程。[导入语示例三]同学们,请回忆一下人类是何时进入“蒸汽时代”的?[学生回答]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英国生产领域开始了一场大变革,其后逐渐扩展到其他国家,这次大变革就是工业革命,它以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为主要标志,从此,人类开始迈入“蒸汽时代”。[教师引导]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人类在生产领域又有一次大变革。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它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人类由“蒸汽时代”过渡到“电气时代”。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相关的知识。[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