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背景、经过及它们的对内对外政策。了解德国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简况和19世纪30年代“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通过引导学生对“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经过”的思考,培养学生客观、具体地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是世界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危机,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德、意、日法西斯化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代表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法西斯政权是最反动,最富侵略野心的政权。各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与相互勾结,预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以“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为主题,以德国为典型事例叙述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及对内实行残暴独裁统治,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的政策。叙述了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及“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家形成对世界和平构成的严重威胁。本课重点是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德国和日本尽管在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方式上有所不同(即德国纳粹党是以逐步夺权的方式,日本则是以控制内阁的方式),但两国的法西斯势力都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发展起来的,它们都是为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建立起法西斯专政,它们所实行的对内、对外政策也正反映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两国在法西斯政权建立及对内对外政策方面既具有共同性,又具有典型性。第二,德、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既承接前一课所述“经济危机”,又诱使学生思考下一课有关二战爆发的内容,它是这一历史阶段的关键内容。本课难点: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主要由于初中学生缺乏对经济危机方面知识的积累,使之对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加速法西斯政权建立的理解较为困难。二、教法建议1.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可参阅教材中《焚书》插图自制课件,结合“提示”内容导入本课。也可采用联系旧知识的方法导入本课。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上一课讲的经济危机发生的时代、特点、影响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德国、日本的特点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历史特点不同,政治经济条件不同,因此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也不同。美国总统罗斯福为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通过实行“新政”摆脱了危机;德、意、日则先后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从而导入新课。2.讲述德、意、日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时,为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建议教师自制《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意、日的影响简表》课件,适时向学生展示。(见下表)3.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是本课的重点,而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纳粹政权建立的过程更是应该突出讲授的内容。讲授时建议教师突出以下几点:(1)历史背景。教师结合《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意、日影响简表》指出,由于经济危机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对外: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使德国重新获得领土和殖民地;对内:需要加强镇压国内日益发展的革命力量。(2)反动理论。按教材小字部分内容,教师可将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的成立及反动理论归纳为: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复仇主义及妄图建立日耳曼大帝国的扩张野心。(3)纳粹势力的发展。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以世界经济危机为契机,主要采用欺骗的手法,乘机发展势力。具体表现是:①骗取中下层人民的信任。②获得统治阶级和垄断资本家大力支持。③加紧勾结军队。④煽动民族复仇主义和种族狂热等。使相当一部分人落入了希特勒的圈套,纳粹党一跃成为国会中的大党。教师可适当补充材料加以说明。(4)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这也是世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