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二、学情分析:本届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回去很少复习、预习、看书,基础知识比较差,但他们喜欢听高科技方面的信息,喜欢到实验室上课,喜欢动手。有些同学较讲义气,有些同学比较喜欢表扬。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教学重点声音的特性以及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教学难点对决定音调响度因素的理解四、教法:实验为主的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阅读、讲授相结合五、学法:探究为主、体验、感受、阅读、讨论去获取知识六、课前准备:钢尺、电子琴、口琴、橡皮筋、吉他七、教学设计思路:在本节的教材处理上我主要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做中学,以感受体验为主,让学生多动手、动口,多表扬、鼓励、肯定,营造师生和谐共处、共同探究的平等意识和氛围。所以在突出重点和难点上,我对教材的实验进行了一些改动。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动手体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大胆的将书中的演示实验改为了学生实验,因为我们学校有足够多的钢尺;把书中的探究内容改为对橡皮筋的探究,因为我们学校没有这么多的音叉,而橡皮筋又便宜又容易取得,做出来的效果也不错;在对音调和响度的理解上我也设计了两个与书中不同的实验去帮助学生理解。在多年的教学中让我感到学生对音调和响度的理解上较难准确把握,经常会把音调高说成是响度大,或把响度大说成是音调高,如果学生对这两个概念弄不清也会影响学生在做决定音调和响度因素实验时得出错误的结论,如响度的大小与频率的大小有关。所以在做“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的实验之前,我再增加了两个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音调和响度:一个是用电子琴用不同的调(C大调与G大调)相同的音量演奏同一首歌,让学生感受音调的高低;一个是用相同的音调不同的音量来演奏同一首歌,让学生感受响度的大小。对于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这一内容我把它提到前面讲,而把超声波次声波放在后面讲,这样安排是为了怕时间不够而要两节课去探究而影响了其他班上实验课。对音色这一教材的处理,我增加了两个实验去帮助学生理解音色。七、教学流程图:八、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依据、意图、策略一、情景设课前了解班里最会唱欣赏男女同欣赏同学唱歌可以引起学生一男一女的两个学生合唱歌曲(约3分钟)演奏电子琴,加深对音调与响度的区别(约4分钟)探究影响音调与响度因素的实验(约20分钟)看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超声波、次声波及应用(约6分演示有关音色的两个实验(约5分钟)完成四题练习(约5分钟)小结、布置作业(约2分引入新课置:全班同学欣赏一男一女合唱歌的男女同学各一人,提意全班同学欣赏事先安排好的男女同学合唱同一首歌《中学时代》,唱完后让学生思考:男女同学的声音中有什么不同?通过引导而引出课题:板书:声音的特性学的优美歌声,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的注意力,选一男一女主要是他们在唱歌时的音调、音色不同,响度也可能会不同,从而为引入课题打下埋伏。课前安排好主要是为了节约上课时间,因为学生可能会推委、不会唱同一首歌而浪费时间。二、讲授新课1.音调与响度的区分教师或学生演奏电子琴:1.用相同的音量不同的调(C大调与G大调)演奏同一首歌;2.用相同的音调不同的音量来演奏同一首歌并归纳得出:音调的高低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声音的高低;响度的大小就是我们所说的声音的大声小声。细心体验、感悟音调的高低、响度的大小的不同之处在哪里?教材中没有安排,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处理教材;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体验,以帮助学生对音调和响度的理解,而不是我们老师的凭空说教。提问: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什么呢?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学生回答问题;做实验,并经历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体现“做中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