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生物进化理论课标依据早期生物进化理论和现在生物进化理论教材分析本节着重讲述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教材在最后进行了内容的归纳和总结,阐述了四个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了解。本节中关于种群的内容,可为第八章《生物与环境》中有关种群的内容打下基础;有关进化的原材料、物种的形成等知识需要第六章《遗传和变异>>中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数目变异等内容作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达尔文的进化理论,高中的生物进化理论与初中时的侧重点不同,高中阶段的进化理论主要要求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以及可以用进化理论解释一些生物学现象,要让学生对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三维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隔离、物种的概念。(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3)阐述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4)尝试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5)分析并阐述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6)描述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和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过程与方法(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2)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3)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4)对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的理解教法与学法多媒体,通过学生课本自学的方式教学资源教学流程大体为: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探索──得出结论。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熟悉到陌生,我对教材做了调整,先学习基因重组,再进行基因突变的学习。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批注(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几千年!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是神学家们作出了“解释”:先有鸡,因为上帝创造了鸡,然后让鸡下蛋!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在我1、通过图片导入新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们都知道生物是进化而来的。地球上现存的有记载的生物种类大约有200多万种,这么多的生物是怎样进化而来的呢?多媒体展示达尔文的进化论长颈鹿的进化过程。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评,总结,引出现代进化理论。(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现代达尔文主义阅读课本P94-P99相关内容,结合图例,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问1〗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和根本对象是否相同?【讲述】不同。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变异的性状,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问2〗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过程中起选择作用的因素是什么?【讲述】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过程中变异在前,选择在后,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问3〗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2、图片展示、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教师再做补充说明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基因型还是表现型?为什么?【讲述】是表现型。比如天敌看到的是桦尺蛾的体色而不是控制体色的基因。〖问4〗现代达尔文主义的基本观点有哪些?【讲述】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和生物进化的机制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④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问5〗为什么说种群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讲述】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的基因型不变,无论它在自然选择中具有多少优势,其基因型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地传给下一代个体,这是因为个体的基因型组成来自双亲。但是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