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体的质量教学目标1.知道质量的单位,能进行不同单位间的换算。2.借助实物和插图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在说明书和教材的帮助下学习正确使用托盘天平。3.通过练习,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在实际测量中培养估测质量的能力。4.通过探究活动理解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学习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设计思路1.从学生较熟悉的质量单位“千克”入手,引入质量的概念。2.通过阅读说明书,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3.在讨论中克服天平使用中常出现的错误,通过交流广泛熟悉常见物体的质量。4.借助生活经验,通过探究和交流理解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学具准备每组一架天平、一只烧杯、一盏酒精灯、分组实验足够的小冰块每组自便橡皮泥一块教学资源苏科版8年级下物理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主要教学过程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点评一、质量的概念设计1.引导讨论(1)一根铁钉与一枚大头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外?(2)大胖子同学与小瘦子同学在肢体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外?(3)物理课本与课桌在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外?2.小结:所有物体都由物质构成,一种物质能构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体,由于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不同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3.板书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讨论:1相同之处:都是铁造的不同之外: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重量不同;用途不同;所用的铁的量不同……讨论2相同之处:都是肌肉骨胳等构成不同之处:体重不同;体形不同;胖子比瘦子具有的物质多……讨论3都由物质构成,但它们是不同物质构成的,物理书是纸等材料构成,桌子是木头等材料构成,物理书要的材料的量没有课桌要的材料的量多。1.具体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2.留心生活是学好物理的前提。3.运用比较法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能力。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点评二、质量的单位设计1.由比较长度和时间的方法去思考如何比较物体质量的多少?2.引导学生列举熟悉的质量单位。在此基础上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3.讲解: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板书:1t=1000kg1kg=1000g1g=1000mg说明: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4.引导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一只苹果的质量你身体的质量一袋方便面的质量方便面里佐料的质量一只鸡蛋的质量1.交流:要有反映大小的数值和反映物理意思的单位。吨千克克毫克斤两2.练习:(1)熟记换算关系。(2)进行单位换算一头鲸的质量约为1.5×105Kg=______t一枚药片质量约为5×10-4Kg=____mg4.学生估测手边物体的质量:钢笔的质量、橡皮的质量、课桌的质量……进行交流。1.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总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方法。2.在活动中学习,练习中巩固能加深学生对质量的理解。三、测量质量的工具1.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质量的测量工具。2.杆秤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直沿用至今,几乎家家都有。3.板书:实验室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4.指导学生观察托盘天平对照插图6-1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5.指导阅读托盘天平使用说明书。6.演示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7.突出要点:(1)在称量质量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2)物体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1.交流:生产和生活中质量的测量工具有:杆秤、磅秤、电子秤、天平……2.阅读信息快递,掌握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3.观察并交流6-2图中的错误情况和原因,克服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错误。4.www练习3学会认读游码。1.在具体操作中掌握天平的正确使用,学习借助说明工具的说明书掌握知识,提高能力。2.在交流中发现问题纠正错误。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点评(3)称量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4)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所表示的质量四、探究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1.要求学生正确使用天平测量自带的橡皮泥的质量。巡视操作情况,及时纠正操作错误。2.指导学生借助烧杯测量冰及其化成水后的质量。方法:先容器质量,然后再测共同质量,共同质量减去容器质量等于被测对象的质量。说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