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上节课后,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大家回去以后预习本章节的知识结构图,大家完成的情况如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看课本上的“知识结构”。现在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分别看一看,比较讨论回顾一下这一章节的主要知识点。二、概念的复习一1、光的折射:(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不等2、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光垂直入射时,反射角为0,入射角为0,折射角为04、透镜有两种(1)、凸透镜:中间厚边沿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中间薄边沿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5、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我们学习的知识点,并小结一下:(分组,讨论,回答)课堂练习一:1、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以下可以较全面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2、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猜想是[]A.玻璃缸的折射作用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木绝对平行C.白糖水的密度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三、概念的复习二本章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首先我们来填一个表格。大家研究成像规律。学生完成表格,并讨论。刚才大家已经对成像规律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思考一个问题:题目一:在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向透镜靠近的过程中,所成的像有什么变化?大家对成像规律有了近一步的认识,那么如何将它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实际问题!1、照相机的原理是:2、幻灯机的原理是:3、放大镜的原理是:4、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底片相当于光屏;为了控制曝光量,一是用控制光圈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二是用快门控制曝光的时间。5、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倒插在架上。6、(1)问题一: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2)问题二:如何让投影仪投在屏上的字更大一些?(方法、器材不限)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相应问题课堂练习二:1、(2005年莆田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2、(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照相机胶片上所成的像相对被拍摄的物体是A.正立缩小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虚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3(2005吉林省)如图所示,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四.当堂检测1.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焦距靠近时,物体成_______立的_______像(填“虚”或“实”),此时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的焦距时,像逐渐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_________(填“变大”或“缩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_______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___像。(填“虚”或“实”)2.小午有一块焦距为5cm的凸透镜,若想用它做一个模拟照相机,则景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若想用它做投影仪的镜头,则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若想将它作为放大镜使用,则被观察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__。3.近视眼镜片是___________镜。4.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大镜只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照相机只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平面镜只能成正立等大的虚像D.幻灯机只能成正立等大的实像5.关于虚像和实像,正确的判断依据是()A.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成实像B.光的折射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C.光的反射成实像,光的折射成虚像D.光的反射可成实像也可成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