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中国科技发展历程:古代辉煌—近代衰弱—新中国振兴两条线索:1、明线:从核研究、航天技术、农业新品种研究、计算机应用、生物技术五方面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来源:学§科§网]2、暗线:新中国成立后对党和政府发展科技的战略决策。这两条线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决策,是科技成就取得的一个重要保证。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两弹一星”研制的主要成果;航天航空技术的新成果;“神舟”5号载人航天工程。袁隆平和南优2号;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杂交稻对人类的贡献用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培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教学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出时间:2008年11月日---日总第课时教学过程:出示科技一览表,学生看书完成领域时间成就意义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计算机生物技术一、新中国科技发展概况【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引言部分,了解两个问题: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B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C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D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雄厚了人才储备;E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2、主要领域核研究、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和农业新品种研究二、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1)决策:发展________,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2)背景及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果断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以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3)成就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实验成功加强了国防力量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世界第五个)〖课中练〗(1)我国第一颗原子弱爆炸成功的作用和意义有:①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②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2)建国初党中央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世界和平B发展核能源,缓和电力供求矛盾C打破美苏核垄断D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环境(3)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载人航天技术A.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这是中国在世纪之交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B.成就: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后,于2003年10月15日,“神州”5号飞船载人(杨利伟)航天飞行成功2005年10月12日,“神州”6号飞船载人(费俊龙、聂海胜)航天飞行成功[来源:学,科,网]2008年“神州”7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C.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