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四第五单元第四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教材分析]学习本专题,要紧紧抓住贯穿始终的两条主线:一条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另一条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变化、发展。毛泽东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实践者、探索者,正如列宁与俄国十月革命的关系一样,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与毛泽东、邓小平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从中共一大、三湾改编、井冈山红色根据地的创建、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到延安时期的理论创新、抗日战争中独立游击战的开展、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新中国的诞生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本课是专题五第四课,主要内容毛泽东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分析、重要活动介绍、与重大历史事件间的互动关系探讨、历史影响与功过得失剖析、对历史人物进评价的各种看法和观点介绍等,从而使学生在了解毛泽东主要活动的过程中,正确理解毛泽东与其所处时代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既是对必修课程中的学习内容的适当延伸,也是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的一大特色。[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各个阶段,毛泽东为救国救民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以及在这一历程中表现出的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认识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及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精神品质。结合毛泽东革命实践的史实进行分析和思考,能够抓住一个人物一生之中主要的几个大的历史阶段,对历史人物初步进行客观的历史评价。2、过程与方法通过相关材料,加深对毛泽东的认识,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对毛泽东早期寻找革命真理和实事求是地探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进行实际探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心爱心专心1通过学习,了解毛泽东的革命历程,理解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与艰辛,培养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尊敬之情,增进对国家、民族的热爱;认识在困难和艰苦的环境中,毛泽东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毛泽东为救国救民而不断探求真理、开创中国革命道路的奋斗历程。毛泽东不断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新探索难点:认识毛泽东在艰难环境中对革命道路的不断探索精神和创新勇气,这需要学生对当时中国革命所面临的内外环境、特殊国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了解毛泽东“左”的错误思想不断发展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对待毛泽东晚年发生的严重错误,全面而客观地评价毛泽东。[学情分析]1、学生在初中已经对毛泽东有了一定的了解,高一必修一、二、三中都有涉及到毛泽东的知识,所以,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为这节课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奠定基础。但是这节课时间跨度长内容繁琐,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尤其对毛泽东进行客观全面的历史评价,需要教师的引导,变学生简单的知识识记为理解,使学生认知水平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掌握全面客观的评价方法。2、学生喜欢趣味性的教学,这节课影视、图片资料丰富,但需要针对性的引导,由直观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通过对毛泽东诗词的介绍,将他那种爱国主义精神、气质影响学生,这对学生的性格养成教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学模式]该模式注重“三个结合”: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相结合;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相结合;知识的发现与思维训练策略相结合。模式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和解决。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认知结构。其教学流程为:“了解状况,选择策略——知识联系,形成结构——质疑解惑,拓宽加深——总结深化,强化元认知(即强化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对外部世界的评价及对自己认知过程的反思的调控)”。【教学流程】1、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