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1.中国科学院的成立;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科技体制改革和“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科教兴国”战略及成就。2.“两弹一星”决策的背景;“两弹一星”研制的主要成果;航天航空技术的新成果;“神舟”5号载人航天工程。3.袁隆平和南优2号;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杂交稻对人类的贡献。理解:1.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运用: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二、过程与方法历史比较、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分析图表。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2.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3.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教学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炼地讲述本节课文所涉及的科学知识。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1949年11月,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了中国科学院,郭沫若出用心爱心专心1任院长。随后组织了一批专家,制定了中国科学发展的远景规划,以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计划用几十年时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此,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板书: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二、讲授新课板书:一、科技战略的发展教师讲述:“文化大革命”中,中国的科研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十年动乱之后,科研事业呼唤春天的到来。多媒体展示:1978年3月18~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在有6000人参加的开幕会上,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作了重要讲话,号召“树雄心,立大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方毅副总理作了有关发展科学技术的规划和措施的报告,大会宣读了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会上先进集体和先进科技工作者受到了表彰。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国家百废待兴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邓小平在这次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从而澄清了长期束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打开了“文化大革命”以来长期禁锢知识分子的桎梏,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大会通过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这是我国的第三个科学技术发展长远规划。教师讲述: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重新得到了肯定和重视,中国科技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家制定了“863计划”、“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学生介绍“863计划”。多媒体展示:材料一:“神舟”5号成功发射片段材料二: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生产力发展依靠科技进步的比例已达70%—80%。而我国“九五”计划期间的经济增长,只有35%左右依靠科技,尚有大量科技发明未得到充分的应用。用心爱心专心2材料三:科教教育因素七国排序表国家美国日本法国中国名次1237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事实?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其实质是以科技技术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科技教育方面,我国少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与普遍科教水平不高状况同时存在,从总体上看,我国科技水平和劳动者受教育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这说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师讲述: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