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物态变化复习课题第3课时物态变化复习课时1课时课型复习课作课时间月日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重点以六种物态变化的条件、特点及现象为主要内容作为分析方向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分类,认识温度、液体温度计测温原理,会正确使用温度计。2、理解物态变化现象、吸放热及其规律3、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自然界中的水循环。4、通过复习掌握物态变化规律,并熟悉应用于生活、生产,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5、通过学习物态变化规律的应用,重视水循环、水资源及环保方面的教育教学重点及难点1.物态变化的条件及影响因素;2、用之解释有关的热现象。教学策略选择及设计讨论式、启发式。学生学习方法讨论法,谈话法教具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考点1温度及其测量概念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________程度叫做温度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______℃,沸水的温度定为______℃,它们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______℃。测量工具:温度计原理液体的____________使用方法(测液体温度)一估:估计被测物体的________;二选:根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三看:看清温度计的______和________;四放:玻璃泡___________被测液体,不要接触容器________或________;五读:待示数____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________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相平考点2熔化和凝固物态变化晶体和非晶体①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②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考点3汽化和液化方式状态变化吸、放热情况汽化______态________热→______态______态→______态________热液化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课题: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装置设计①测量工具:__________、停表;②烧杯加盖,是为了防止热量散失,但水要沸腾时,要把盖子拿下,否则会使烧杯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值偏高,导致水的沸点偏______实验现象水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中____________,最后消失,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水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____________,最后冲出液面,释放气泡内的水蒸气,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实验结论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____________评估交流①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______,持________;②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高,沸点______,气压低,沸点________蒸发和沸腾方式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液体______液体______和______同时发生发生条件在______温度下达到_____,持续吸热剧烈程度________汽化______汽化影响因素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供热快慢、气压高低温度变化降温制冷吸热、温度________相同点都是________现象,都要________考点4升华和凝华方式状态变化吸、放热情况共同点升华____态→___态______没有液态出现凝华____态→___态______┃呼市考向探究┃探究1温度及其测量例1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________和分度值。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3-1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如图乙所示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__℃。[解析]使用温度计时,一要看清它的量程,二要认清它的分度值。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一定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既不能与容器底也不能与容器壁接触;读数时,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应与液柱的液面相平,故图甲中只有C正确。图乙中冰的温度从上往下读,为-2℃;水的温度从下往上读,为88℃。探究2六种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例2[2015·常德]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B.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C.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B[点评]同学们要分清水蒸气与“白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例3[2014·呼和浩特]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