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通过实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来解释常见的现象3.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4.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5.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6.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3)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质量守恒定律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理解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参加”和“质量总和”的理解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理解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具体反应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1.1.1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学生观察,火柴直接折断,和火柴燃烧,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生: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师:火柴折断前后质量是不变的,那燃烧以后的质量是否改变?生:减小师:是不是所有物质在化学变化前后质量都会变小呢?生:不是,铁生锈质量会增加活动2【活动】演示师: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到底变大还是变小呢?我们要去探究的话就要进行实验。对于质量的测量,我们需要托盘天平,老师这里提供白磷、带有沙子的锥形瓶、橡胶塞、托盘天平、酒精灯等等,让学生讨论如何进行实验?生:(先称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加热后使其反应,再称总质量)师:那这个实验能否在敞口的条件下进行呢?(反应前先不塞瓶塞问学生)生:不能,因为白磷燃烧后白烟会跑出来师:那应该如何改进实验呢?生:加一个塞子,使其密闭师:好,我们来观察观察这个反应(1)在底部铺有一层干燥细砂的锥形瓶中,放进一粒细小的白磷,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在PPT上展示反应前的物质和物品有:锥形瓶、橡胶塞、细砂、气球、白磷、空气)把瓶子放在天平左盘上,在右盘上加砝码并调节游码位置,使天平达到平衡。(2)取下锥形瓶将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至白磷自发燃烧完全,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是否为化学变化?(是)理由(有新的物质产生,五氧化二磷)(再在ppt上展示反应后的物质和物品有:锥形瓶,橡胶塞、细砂、气球、白烟五氧化二磷、剩余空气)(3)等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把它放回到天平左盘,观察天平是否保持平衡。这说明在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在PPT上约减反应前后都有的物质和物品)得到,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生成物质的总质量。活动3【活动】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1)学生分组自主选择器材并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分A.B两组节约时间)探究活动一: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总质量是否改变?探究活动二: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后总质量是否改变?教师巡回指导,协助学生完成天平的操作(2)汇报结果A组: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B组: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3)数据分析展示拍摄的碳酸钠与稀盐酸实验过程,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查找天平不平衡的原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散逸到空中导致总质量减小。(4)装置改进小组讨论,将敞口装置改为各种密闭装置。活动4【讲授】教师巡回指导,协助学生完成天平的操作汇报结果: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因为有新的物质生成,反应前后天平仍平衡。问A组同学在加塞密闭的情况下实验,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B组同学在不密闭的情况下实验,前后物质总质量也相等。科学家经过大量实验发现: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这就是19世纪化学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质量守恒定律。(刚才老师给你们分两大组进行实验,一组有瓶塞,一组没有瓶塞,为什么两种不同条件下得出的结果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