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音的三个特征一、目标要求1.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2.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决定音调、向度、音色的因素。难点:音调和响度的辨别三、教学过程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放音乐(前后播放男生、女生唱的同一首歌,前后播放笛子、二胡独奏的同一个调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体会音乐的不同。启发学生自己得出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有区别的。然后总结出乐音的三特征――音调、响度、音色。再提出这些特征与声源振动情况有关系。2.过程展开(1)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组织学生用梳头用的梳子做此实验:把梳子立在桌面上,用力迅速拨动刻度尺的齿一次,再用相同的力缓慢拨动梳子的齿一次,观察发生的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主观感受的音调高低和梳齿振动的什么因素有关?(振动的快慢)再次提出频率的概念,强调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一般情况下声源振动的频率大,主观感受的音调就高。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声的频率表”,重温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及其对超声、次声的定义。(2)设计响度的演示①再组织学生用梳头用的梳子做此实验:把梳子立在桌面上,用较大的力迅速拨动刻度尺的齿一次,再用较小的力迅速拨动梳子的齿一次,观察发生的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主观感受的响度的大小与梳齿的什么因素有关?(振动的幅度)教师说出振幅的定义。启发学生自己得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③另外,轻轻摇动响铃,使前排学生可听到铃声。后排学生几乎听不见,表明响度还与离声源的距离有关。指导学生区别音调和响度(一般地音调的高低可以用声音的尖细不尖细来表示,声音越尖细,其音调越高;响度的大小可以用声音的宏量不宏亮来表示,声音越宏亮,其响度越大。)(3)音色播放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同一个调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区分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进而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是凭什么区分出不同的乐器呢?学生会感性地认识到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不同就是音色的不同。找四个同学在后面分别念一首诗,能指出是哪一个同学吗?讲述:除以上音调、响度外,音色也是乐音的一个特征。不同的乐器的音色不同,演奏同一曲子,我们可以听出差别。不同人说话的音色不同,所以就有了“闻其声而知其人”。(4)演示:观察波形介绍:话筒把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示波器后可在荧光屏上显示出相应的图象。通过演示,只要让学生知道看不见的声波可通过仪器显示,借助仪器是科学研究所必需的。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的波形,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知道不同频率的声音在波形上有什么区别。然后可让不同的学生在话筒前发声,观察其波形。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观察波形,使学生知道不同响度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区别。指导学生观察不同乐器产生的声波波形的区别。波形图包含了乐音的三特征。3.作业。想想议议(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频率低于20Hz,蚊子的翅膀振动频率在500~600Hz。蝴蝶的翅膀振动频率低于人的听觉频率范围,而蚊子的翅膀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听到了讨厌的蚊子声。)四、板书设计乐音的三个特征定义决定因素区别方法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声音尖细不尖细响度声音的大小振幅和距法声体的远近声音宏亮不宏亮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五、教后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