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心理治疗学*1、简述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P337第一版P330)(1)帮助患者自立的原则。(2)客观中立的原则。(3)尊重患者的原则。(4)保密原则。(5)时间限定原则。(6)关系限定原则。2、治疗关系的特征是什么?(P338P337-P331)1)治疗关系具有独特性:这种治疗关系是治疗进行的载体,使患者有安全感、隐秘性,有利于患者自我探索的进行。2)治疗关系中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在心理治疗的全过程,治疗师应保持中立的立场,对患者的言行不加批判,不将个人的意见强加给患者,这是治疗师所应保持的客观立场。主观性是指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以共情、真诚的态度对待患者、尊重患者,使之感到温暖。这种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有利于治疗关系的深入发展。3)专业限制:包括治疗关系独特性的现状、职责的限制和时间的限制等。独特性在于治疗关系的建立需要患者有寻求帮助的动机;职责的限制是指治疗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改变的产生需要患者自身的努力,治疗师不能越俎代庖;时间的限制是指每次会谈有固定的时间约定,不能随意改变。3、简述移情的本质。(P341第一版:P334、P342)移情是对目前的一个人的感觉、驱力、态度、幻想和防御的体验,这种体验对这个人是不现实的,是源自童年早期的对重要人物的反应的重复和替代。患者对移情的感受源自他的本能不满意状态和需要释放机会的结果。移情有正性和负性移情。正性移情是指对分析师的不同形式的性渴望或喜欢、爱、尊敬等。负性移情指对分析师的生气所致的攻击、讨厌、憎恨或藐视。所有移情反应实质上都是矛盾的,临床上所出现的只不过是表面现象。移情指的是指向某人的特殊关系。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客体关系,它的主要特征是对一位不适宜人物的感觉体验,而实际上是指向另外一个人的。移情反应总是不合适宜的,它们的不合适宜反映在质上、量上或反应的持续时间上。移情反应的不恰当之处是,对当前某人的反应恰好适合于过去的某一位人。移情反应在本质上是对过去客观反应的重复,是无意识的,尽管反应的某些方面可以是有意识的。移情是指向现实中某人的感情、冲动、态度、幻想、抵抗等的不适宜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对过去早期幼年经历中重要人物的原发反应的重复,无意识中将这样的体验指向了现实中的人物,移情反应的两个特征,重复和不适宜。4、解析有哪四个程序?(P342第一版:P335)“解析”是对那些“深入自省”技术的简化表达。它一般包括四个不同的程序:对质、澄清、解释和修通。5、操作疗法有哪些基本概念?(P360-362第一版:P353-P355)操作疗法遵循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系统运用强化、惩罚、消退等方法来增加某些适应性行为,减少或消除某些不适应性行为。强化是指行为被紧随其后的直接结果加强的过程,其中的结果即行为的强化因子。强化导致该行为的增加。从不同角度可将强化分为以下种类:11、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2、原始强化与次级强化。3、连续性强化和间隙性强化。4、社会性强化。5、自我强化(自我支持)。6、复合性强化。应用强化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用对个体适宜的、能起到治疗作用的强化物。2、行为之后立即给予或呈现强化物。3、强化应明确无误。消退就是操作性行为强化的过程。当行为因为不再得到强化而停止发生时,即此行为正在经历消失的过程或已经消失了。行为消退过程有以下两个特征:1、消退爆发。2、自发恢复。影响行为消退的因素有:1、行为消退之前的行为强化程序。2、行为消退之后发生的行为强化。惩罚是指行为之后的结果使个体今后出现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减少。这个使某一特定行为在将来发生的可能性减小的结果即惩罚因素。惩罚从程序上可以分为两类:正性惩罚和负性惩罚。两种惩罚因素:1、非条件惩罚因素。2、条件惩罚因素。影响惩罚效果的因素:1、结果必须紧随行为出现。2、确定适宜惩罚因素。3、已形成事件。4、结果的性质。刺激控制指由于某个特定的前途或者某个刺激群体中的一个刺激的出现,增加了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刺激控制的形成又称刺激辨别训练,即特定的前提(可辨别刺激)出现时行为得到强化的过程。这个在行为得到强化时出现的前提就称为可变刺激(SD)。6、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