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掌握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思考方法。2、使学生通过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和比例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不同领域的数学内容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教学难点能正确应用正比例与反比例的量。教学过程一、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谈话:我们已经学过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谁能讲一讲正、反比例的意义?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或成反比例的量.这两种量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y/x=k(一定)或xy=k(一定)出示下列题目让学生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1)每天看书页数一定,天数和看书的总页数。(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3)分数的值大小一定,这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所以分子与分母成正比例关系。(4)差一定,被减数与减数。(5)一批煤,如果每天烧5吨,可烧36天;如果每天烧1吨,可烧45天。天数和每天烧煤的吨数。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三个量每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1)当单价一定时,数量和总价成什么比例关系?(2)当数量一定时,单价和总价成什么比例关系?(3)当总价一定时,单价和数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教师让学生回答,再归纳并板书:正比例反比例相同点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2.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不同点1.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变化方向相同)2.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是一定的。1.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变化方向相反)2.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是一定的。三、复习比例尺1、教师提问: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类型?举例说说它的意思?(重点是线段比例尺)2、举例说说怎样求图上距离?怎样求实际距离。3、完成教科书95页“练习与实践”第10题。四、补充练习(一)填空。1、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2、一种微型零件的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3、判断下列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路程一定,车轮的周长和车轮滚动的圈数。()(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3)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周长。()(4)大米的总量一定,吃掉的质量和剩下的质量。()(5)圆的半径和周长。()(6)圆的半径和面积。()(7)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8)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9)三角形的高一定,面积和底。()(10)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4、A、B、C三种量的关系是:A×B=C(1)如果A一定,那么B和C成()比例;(2)如果B一定,那么A和C成()比例;(3)如果C一定,那么A和B成()比例.5、4X=Y,X和Y成()比例。4÷X=Y,X和Y成()比例。6、10/3=()÷()=():12=20:()7、傅5小时做60个零件,徒弟4小时做40个零件,师傅和徒弟工作时间的比是(),工作效率的比是()。8、如果7A=8B,那么A:B=():(),B:7=():().(二)判断1、一项工程,甲队40天可以完成,乙队50天可以完成。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比是4:5。()2、圆柱体与圆锥体的体积比是3:1,则圆柱体与圆锥体一定等底等高。()3、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甲数就是乙数的。()4、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比值不变。()5、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6、实际距离一定,图上距离与比例尺成正比例。()7、正方体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三)解决问题1、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修部分与未修部分的比是5:3,又知已修部分比未修部分长600米,这条路长多少米?2、小明读一本书,已经读了全书的1/4,如果再读15页,则读过的页数与未读的页数的比是2:3,这本书有多少页?3、每条男领带20元,每支女胸花10元,某个体商店进领带与胸花件数的比是3∶2,共值4000元。领带与胸花各多少?4、甲、乙两地相距510千米,一列货车和一辆客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