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免疫性A群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多种抗体,但只有抗M蛋白抗体和抗红疹毒素抗体有免疫作用。但由于链球菌型别特别多,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故易反复感染.抗红疹毒素抗体能建立牢固的同型免疫,但对防止链球菌再感染无效三、微生物学检查法1.细菌学检查(1)根据疾病采取不同标本送检如脓汁、咽拭、血液等标本(2)直接涂片镜检脓汁等可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发现典型链球菌时,可做初步诊断(3)分离培养与鉴定取脓汁或咽拭子直接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分离培养;血液标本则必须先用葡萄糖肉汤增菌后再分离培养。一般鉴定主要依据形态、染色、菌落特征、溶血情况等进行2.血清学诊断常用的有ASO试验是一种传统的体外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即用SLO检测血清中的ASO,常用于风湿热或肾小球肾炎的辅助诊断,一般ASO效价在1∶400以上时有诊断意义此外,现已有快速检查咽拭子中化脓性链球菌抗原的试剂盒。经ELISA检查,1-4h就可得出结果四、防治原则应积极治疗患者及带菌者,以减少传染源。此外,注意空气、牛乳、器械、敷料等的消毒灭菌。对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患者,尤其是儿童,要彻底治疗,以防止发生急性肾炎和风湿热第三节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常寄居于正常人的鼻咽腔中,形成带菌状态,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疾病。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约占细菌性肺炎的80%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结构(一)形态与结构G+G+球菌,菌体呈矛球菌,菌体呈矛头状成双排列在体内头状成双排列在体内或含血清的培养基中或含血清的培养基中可形成荚膜可形成荚膜肺炎链球菌荚膜(二)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在血平板上菌落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相似,即菌落细小、圆形、稍扁平、表面光滑,菌落周围有草绿色(α)溶血环。培养时间稍久因细菌产生自溶酶,菌体溶解,故血平板上的菌落中间下陷呈“脐形”肺炎链球菌能分解菊糖可被胆汁溶解、这两点也可做为与甲型链球菌相区别的依据。(三)抗原构造(1)荚膜多糖抗原存在于细菌荚膜中,具有型特异性,根据荚膜多糖抗原将其分84个血清型(2)菌体抗原①C多糖各型肺炎链球菌共有可与血清中一种正常蛋白质称为C反应性蛋白(CRP)出现沉淀反应,CRP不是抗体,但在炎症的活动期(如风湿病)含量增多。故用C多糖测定CRP,活动性风湿热等有一定诊断意义②M蛋白具有型特异性,M蛋白与致病力无关(四)抵抗力较弱,消毒剂敏感,3%石炭酸或0.1%升汞1-2min溶几即死亡;有荚膜的菌株干燥有抵抗力,在干燥的痰中可存活1-2月1.致病物质①荚膜:有荚膜有毒力,失去荚毒力减低或消失②溶血毒素O:能溶解人和动物的红细胞,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抑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和吞噬作用③脂磷壁酸:协助细粘附到肺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皮细胞表面起重要作用④神经氨酸酶:新分离菌株有,该酶对肺炎球菌能在鼻咽部和支气管粘膜上定植、繁殖和扩散有关2.所致疾病为鼻咽部正常菌群,但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特别是伴有病毒感染、吸入麻醉、肺水肿、胸部外伤及受凉等因素使局部抵抗力低下时,可引起继发感染。肺炎链球菌主要引起人的大叶肺炎,还可引起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副鼻窦炎、中耳炎和儿童的化脓性脑膜炎等幼儿、老年体弱者易感染3.免疫性感染后机体产生荚膜抗体,有调理作用,对同型菌建立较牢固的特异性免疫。三、微生物学检查法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2.分离培养与鉴定将标本接种于血平板上分离培养后,发现可疑菌落则可进一步作胆汁溶菌试验与菊糖发酵试验,3.动物试验必要时可将标本给小鼠腹腔接种,待其濒死时剖检,取心血或腹腔液涂片、染色、镜检,并做分离培养与鉴定;也可用鼠腹腔液做荚膜肿胀试验四、防治据报道用多价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菌苗可预防肺炎链球菌所致的肺部感染,对预防儿童中耳炎及一些高危人群感染也有一定的效果。治疗用药同链球菌第四节奈瑟菌属奈瑟菌属是一群G-双球菌,有菌毛,氧化酶和触酶阳性。该属的细菌很多,但对人致病的只有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其余的均为人类呼吸道正常菌群,偶而可引起脑膜炎和心内膜炎等(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G-肾形或豆形两菌平面相对呈双球菌,在病人脑脊液中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无鞭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