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上活习作课襄城区卧龙镇街东小学李月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习作教学课堂单调、沉闷、低效,让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身心疲惫,望而生畏。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被广泛运用到教学中,习作课堂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多媒体以它特有的直观性、形象性、感染性改变了旧的教学格局,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从而让习作课堂“活”了起来。一、巧用多媒体,激发习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写好习作的关键。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它那形象、直观的画面,美妙、动听的声音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习作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创设写作情境,就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四的主题是“写一件令你感动的事”,书上还例举了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这个广告内容简单,却能震人心弦。可是光靠书上那平白的描写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于是,在教学时,我巧用多媒体将这个广告形象地播放了一遍,学生马上被小男孩所感动,学生的心灵也被触动。心中不由产生了写写令自己感动的事的欲望,课堂马上进入一种“我要写”的氛围。学生受到多媒体的渲染和煽动,写作兴趣自然而然被调动起来。二、巧用多媒体,拓宽写作思路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害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就是“没话可写”。对于孩子们来说,拿起笔感到没话可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的确,学生不会写作文,往往是不知道写什么,而不是不知道怎样写。因此,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话时,首先要帮助他们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形象直观来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五要求学生写一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话题学生虽然经历过许多,但在他们头脑中的印象是有些模糊的。在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表现我们当地过节的图片,如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赏月;春节贴对联、放鞭炮、守岁、拜年等场景的图片,这些真实、生动的图片把学生仿佛带回了当时的节日里,学生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了自己过节的情景,写作起来当然“有话可写”啦!学生的记忆库是非常丰富的,但需要一把钥匙去开启。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这把“钥匙”来开启学生的记忆大门,拓宽学生的思路,帮助他们“有话可写”。三、巧用多媒体,指导细节描写好文章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可是学生在习作中却不能很好的抓住细节描写来增添习作的生动性。如果借助多媒体的生动形象,则能较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提升习作的生动性。记得在五年级的一个描写场景的习作课上,我引导学生去写我们刚举行的拔河比赛。学生虽然写清楚了比赛的过程,可却忽视了比赛的精华——队员的精彩表现,根本没有生动地写出队员拔河时的动作和神态。怎么办呢?忽然我想到比赛时我们拍了许多照片呀!那不就是鲜活的教材吗?于是我选取了表现队员拔河时动作和神态的精彩照片,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看着来写,结果大家把照片上的人物描写的淋漓尽致,一场拔河比赛也就写“活”啦!四、巧用多媒体,提高评改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作文不嫌百遍改”,学生当堂的习作往往是粗糙的,不完善的,必须经过认真评点批改,才能使学生的作文血肉丰满起来。传统的反馈指导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无法当堂向全体学生展示。但是现在,教师则可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随即展示学生的习作,让学生的成果能直接形象地展示在大家面前,再发挥师评、生评、师生评等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讲评。通过课堂评议,学生知道了自己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增强了修改习作的能力,让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从中受益。我在习作教学中,经常把写得好的习作制成投影片展示出来,提供范例讲评;也把一些典型的病句、病例投影出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敲;还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同这些习作相比有哪些优缺点等。通过这样形象直观的训练,学生的批改习作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此外,为鼓励学生习作中的点滴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