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从化二中英语科组陈艳枝学校倡导使用导学案已一年多了,通过教学实践、听课交流和听谭国华院长的讲座等,我深深体验到导学案对指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也是导学案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在实施“导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反思:一、导学案在使用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动员学生动脑、动手,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认真预习。鼓励学生在导学案上做标记,可以是预习知识的重点,可以是相关的已学的知识,也可以提出质疑,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写出类似读书笔记的东西,把本节课在导学案上体现的重点,根据自己的预习进行简单的再现(例如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生词的相关词汇和搭配、语法规律等等)。2、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导学案有的是需要认真批改的,对于不需要批改的,老师要通过检查,掌握学生的填写情况,同时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有意识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预习情况中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这样上课就会有的放矢的去处理。上课前老师一定要进行提问或小测,尤其是学生通过预习应该掌握的知识。也可以在导学案中留出相应的小练习上课进行即时练习。对于简单的知识不要再重复讲解,可以做“淡化处理”。3、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做“导演”,而不是“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有时候是各组选派代表展示自己的知识小卡片,有时候是大家的交流、研讨,有时侯还可以让各组相互间进行质疑等等。对于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要耐心地去“倾听”,关注学生的想法,但不能急于去解决,要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即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绝对不多说一句话。新授课时,教师只板书提纲,课堂抽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补充具体的重点知识,然后交流,可以以此来代替以往的由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小结。如果需要,最后可以留出五分钟的时间完成几道“智能检测”题来检查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情况。对于难点,以往我们总是放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和突破,现在课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将难点分散在导学案中(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知识支持”等,至少要让中游以上的学生有成就感)。通过批改或课代表的调查收集学生对难点的解决情况或症结所在,最终利用上课集中点拨。二、收获和体会在我们初三英语备课组,在实行导学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大家坦诚相待,彼此取长补短,只要有问题,大家都会提出来,共同讨论,共同分享。在这种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我们心情是舒畅的,斗志是昂扬的。同时,我们也惊喜的看到了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变化以及师生关系的变化。1、导学案的实施让学生感受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导学案的实施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3、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它使教师由原来的“知识权威”和知识的“讲授者”,变成了课堂的“引导者”,学生的“倾听者”、“帮助者”。由原来的教师督促学生学习,变成学生带着问题寻求老师的帮助。4、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导学案的教学,学生的问题意识明显加强。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都能够找到自己还有疑惑的地方。5、导学案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从分析教材到三维目标的确定,从导学案的编制到预习效果的反馈,从课堂的设计到实施,每一步都与以前的教学方式不同,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在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交流,不断的进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三、我们的困惑1、课堂气氛还不是很活跃,是不是课堂气氛越活跃越好?活跃什么程度才能达到导学案的最佳效果?2、如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保证预习效果?3、考试的评价方式考察的还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何判断我们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比以前的教学方式有优越性?4、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后,如何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