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让小学生轻松写作文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难,难在学生兴趣不浓。因此,营造作文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成了教学的关键环节。本人就作文教学浅谈几点看法:一、让学生在作文赏析中积累成长,学会尊重与欣赏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总会听到学生“今天写点什么啊?”“又是作文课!”之类的抱怨。那么如何设计,才能处理好课堂生动性与有效性的结合这一问题呢?我一改往日一言堂似的理论技巧灌输模式,将课堂交给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具体步骤如下:精选学生优秀作文四篇———学生自由阅读,挑自己感兴趣的作文谈读后感受———引导学生从标题、结构、主题、语言等多个方面鉴赏———归纳总结在整个欣赏的过程中,别人发言时,必须绝对安静,绝对认真,要求听的学生尊重发言者;评论别人文章时,不光说优点,缺点也直说无妨,要求客观、实事求是,提意见的同时,务必学会欣赏他人。经过以上操作,学生不仅明白了什么样的作文是合乎要求的,明白了别人的作文究竟成功在哪里,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作文今后要避免哪些问题。总之,有利于学生学会尊重欣赏他人,有利于学生写作激趣。当然,在最初的几节课里,老师还是需要一个主导地位的,几节课之后,就可以彻底的下放权利给学生了。在这样的作文课中,学生学到的不光是知识,更是做人的道理,这一点,必定会成为其获得幸福的理由之一。二、博览群书,学生才会表达准确,语言流畅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看来不记住常见字的音、形、意,不记住几千条妙语佳句,学生就会出现有话说不出,1有情抒不出来,只能利用“精彩极了”“妙极了”等简单笼统的语言表达。只有博览群书,搜索信息,强化记忆,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才能使学生在作文时妙语如珠,出口成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了阅读训练,在教室角设立“读书角”供学生课余阅读,每周抽出一节课为读书课,每天早晨指导学生朗读妙词佳句10分钟,有时还鼓励学生记忆精彩的广告词和歌词等。学生积累的词汇多了,作文就容易了。三、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极表达,赢得勇气与赞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突出了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意义,强调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强加给学生,不能一刀切,更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引导他们在课堂上把自己所体会领悟到的东西准确而流畅的表达出来,允许并鼓励有不同的声音出现。1、阅读场景一:近期做了一场张爱玲阅读专题指导,当大多数学生对其文章语言和思想极尽赞美之辞时,突然听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声音———“我(黄镇成)不太赞同张爱玲《造人》一文中的观点。我觉得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没有“人兽”之分,大自然的残酷并非“浪费”,而慈爱也并非纯粹的“兽类产物”,那只是“生态平衡”的问题以及生命的本能。另外,她把养育孩子这一伟大事业看作是一种危险而浪费精力、没有必要的事情,这让我感觉到她心理上的一种扭曲。”暂不说他的言论正确与否,单凭舌战群雄的勇气,就足以令人佩服因而,语文课堂上,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让学生在观点中阐述自身的阅读体验,感受阅读的幸福。而对于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存在的差异,由于作品本身多元化的含义,当然是允许的。四、对比习作,学生才会发现优劣,扬长避短在互改中对比,学生初稿完成后我经常鼓励同桌交换帮助修改;优秀生和待进生交换修改,优秀生在待进生的作文中2吸取经验教训,待进生在优秀生的作文中汲取营养。把自己改前改后的作文。多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改,反复朗读,反复推敲,直至满意。在讲评作文时对比,我时常把内容大致相同的两篇以上作文筛选出来,让学生对比读,对比分析体会用词造句组段成篇。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同一个动作可以用的词表达,同一件事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叙述,品评词语,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五、继承创新,学生才会打破传统,标新立异“作文有法,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