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线段》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覃爱佳【教学实录】一、猜谜语,引入新课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织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生:毛线。师:老师带毛线干什么呢?今天老师就带着我们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与本领。师随机板书课题:认识线段。【设计意图:课伊始,通过猜谜语,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1、拉一拉,初步感知线段师:出示一根弯曲的毛线,这根弯曲的毛线,你能想办法把这根毛线变直吗(板书:直)指名一生上来演示。生:拉紧就变直了,像这样。(捏住毛线的两端,用力向两边拉直。)组织学生把自己的毛线拉一拉。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小动作里就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我们可以看成线段。竖着拉,斜着拉,问生: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生1:能。生2:不能。………师:把线拉直之后,两手之间的一段就可以看成是线段。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请你找找看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两个端点)要求学生齐述:线段有两个端点。师:请你上来指一指毛线拉直之后它的端点在什么地方?生1:这里和这里(指了指两手捏的地方)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指的又快又好,还有人想上来试一试吗?生2:我来。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小组讨论一下: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指名汇报。生1:直的。生2:有两个端点。生3:直的,有两个端点。(你说得真好!)师:小朋友已经认识了线段,请你来当小判官:你能判断下面的哪些图形是线段吗?出示“想想做做49页第一题”,说明为什么是线段,为什么不是线段?【设计意图:“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在“拉线”的操作中,感受线段的特征。这一环节注重学生的直观操作与概括交流,引导学生感知线段的特征,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验到了新知识,这种体验是在活动中产生的,是无比深刻的。】2、找一找、折一折,了解线段的特征。师:小朋友已经知道了线段的特征,认识了线段,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能找到线段。拿起一本书,摸一摸书的一条边,我们可以把书的这条直边看成线段。你能找一找这条线段的2个端点吗?请生指一指。师:你还能把书的哪条边也看成线段,并且指出它的2个端点?同桌互找互指。师:除了可以把书上的边看成线段,还可以把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边也看成线段?生1:作业本的边生2:日光灯的灯管生3:门的一边………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拥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相信走出了课堂之后你还会有更奇妙的发现!【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列举的活动中获得了生活处处皆数学的感受。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直观地认识了线段。】2、画一画,理解线段的特征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还找到了线段,折出了线段,小朋友还能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段吗?学生试着画一画。师: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生:直尺师:除了尺,还能借助什么?为什么?生:沿着书、文具盒、铅笔的边画或者是用尺子画………师:你们是怎么画的?(引导学生交流线段的画法与步骤)【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再次注重了学生对线段的操作体验,以促进学生对线段表象的进一步形成。通过生动有趣的线段画法来引发学生对线段的注意,学生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成为有效的课堂、创新的课堂、开放的课堂。】3、数一数,体会线段的特征师:其实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由线段围成的。下面进行眼力大比拼:出示“想想做做2”。你能数出这几个图形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的吗?生:3条,4条,5条,6条选择其中的一个图形指一指它每一条边的2个端点。(指名操作)师:做了上面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生: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形式,富有开放性和层次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巩固新知识。】三、全课小结师:一条毛线不但好玩,还隐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从一条毛线里面,学到了许多有关线段的知识。请小朋友想一想,这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