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实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爱、理、利”存在决定意识,现在的青年一代,他们成长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正逢改革开放的浪潮,把他们塑造成为进取的一代,思考的一代。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以后,他们向着四个现代化的方向迈出了奋进的步伐,以自己的青春活力,创造着新的生活。同时,他们又强烈希望重新认识世界,研究社会,探索人生。但由于社会的迅猛变迁,理论知识的爆炸式更新,思想方法的片面,社会经验的不足,他们对社会生活中许多矛盾现象,往往迷惑不解,感到彷徨。也有极少数人思想颓废,缺乏历史责任感,追求享乐,娱乐,只乐不苦的生活方式。因此,关心,了解,引导青年一代,是我们的重大责任和任务。我们行政机关是社会的一部分,它的成员来自社会。我们的干部除具有社会青年的一般特点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思想问题,比如:有的人尽义务的观念淡薄,找出路的愿望强烈,通过工作解决吃饭、入党、提干、晋升等问题,一旦目的达不到便认为是吃了亏,工作没劲头,思想没奔头。有的人组织观念淡薄,“自由化”观念倾向严重;有的人缺乏远大理想和明确志向,对党的事业、国家前途、个人未来信心不足。我们只有怀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才能帮助这一代青年干部解决这些问题。一、“爱”是教育青年干部的感情基础毛泽东主席说过:“官兵关系搞不好,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根本态度问题”。我认为,这个根本态度中所包含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感情问题。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爱,爱心,爱护是教育青年一代的感情基础。一个人从小首先得到的是父母的爱。孩子在父母的关怀教育下成长,因此,父母的教育指导和自身行为是他们的第一影响源。进入学校以后,孩子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爱。老师把心血倾注在他们身上,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塑造他们的品德和性格,教育他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是第二个影响源。当他们参加工作以后,各级领导,尤其是他们的直接领导,就成为他们的第三个影响源。这时青年一第1页共5页代已开始进入成年,走上社会,但他们毕竟还年轻,幼稚,所以他们不能不想到“靠谁”的问题,是一个大问题。“靠”就是一种对“爱”的需求。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师长”也有的家长经常嘱咐自己的子女说:“听领导的话,好好干”。在无依无靠的工作岗位上,他们自然要把自己的“爱”转移到各级领导身上,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渴望得到领导的肯定或指导。而我们的一言一行,如见面打招呼,问寒问暖,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安慰,在他们眼里都是一种“爱”。然而我们要真正做到对青年一代怀有深厚的爱,一是要正确认识他们。不会因为有缺点就把他们看扁了,看透了,而是要看到他们的可塑性,从本质上发现他们的积极性,发掘他们身上的思想“能源”,调动积极因素,促进他们上进创新。二是要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与他们相处付出爱。如:工作或生活中碰了钉子,不埋怨,不责备,边安慰边帮助,从中找原因,找教训,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三是,要有重大的耐性和韧劲,不怕反复,不怕曲折,强烈的去用“爱”指导他们,施放大量爱的暖流,主动去亲近他们,使他们产生亲近感和仰慕心理,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领导的爱,从而受到感染、感动、感化。在他们内心里发生积极的感情,而不是去猜疑领导者有什么需求,有什么暗示而使自己不知所措,到处呜呼“不懂世故,活得真累”。因此,我们要驾起爱的桥梁,疏通爱的渠道,就要以诚相待,以心交心,用“爱”去交流,产生互爱的对流,使工作和感情流动起来,才能使新一代青年干部产生无可估量的创造力。二、“理”是打开青年干部心灵的钥匙幼苗的成长,不仅要有温暖的春风,还应有滋润的春雨。如果说这春风是“情”,那么,“春雨”便是“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相济,才堪称是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以理服人,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单纯靠感情笼络,也不能靠高压专制,要靠讲道理,而且是用自己的言行去讲道理,这样才能使青年干部懂得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理解和信任党的政策,从根第2页共5页本上提高觉悟,打开心头的枷锁,解开思想上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