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通讯地址:来宾市兴宾区实验小学姓名:杨惠丽邮编:546100电话:13768676998教材分析本课描写的是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文章按总——分——总的顺序描写。全文共6个自然段,先总的讲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再按四季分别讲小兴安岭的景色;最后总结: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本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述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这是全文的中心。第二段(第2~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紧紧围绕“美丽”进行具体介绍。作者从色彩、景物、物产几个方面来写的。第三段(第6自然段)在分述的基础上,用“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一座巨大的宝库”作总结。紧扣题目,洋溢着作者对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学情简析:三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这一类写景散文学生能初步感受优美的文字,但不一定能品悟词语的精妙之处,所以,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促进以后的写作和学习。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嫩绿”、“汇成”等词语。2.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3.通过边读边想像画面、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部分。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同时借助换词对比的方法,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时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巧妙。5.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四季不同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并逐步学习这种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教学重点:1.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和富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时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巧妙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四季不同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词语积累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8位词语宝宝,看,它们来了!认识吗?CAI(冰雪融化、溪水淙淙、万木葱茏、枝繁叶茂、落叶纷飞、层林尽染、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形式:学生齐读后,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描写景色的,一年四季)师:对,这些都是描写景色的好词,我们比一比看谁在一分钟内记得多,预备,开始!你准备把谁送给春天∕夏天∕秋天∕冬天?CAI出示图片,为图配词语。(设计意图: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根基,这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此设计积累了描写四季景色的好词,再加上图配词的这一环节,用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为孩子以后写景的文章做好铺垫)二、导入小朋友们,如果有这么一个地方那儿春天冰雪融化、溪水淙淙,夏天万木葱茏、枝繁叶茂,秋天落叶纷飞、层林尽染,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想不想去看看?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的北部就有这么一个美丽的地方,小兴安岭,齐读课题,在那儿你可以尽情地堆雪人,打雪仗,可能还可以和黑熊成为好朋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小兴安岭。齐读课题。三、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1.生字卡片抽读,正音。(融化汇成涨满沉浸利剑挡住淙淙刮过葱葱茏茏榛子千万缕舔一舔)(1)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2.自由读课文,读后引导学生字词质疑。淙淙:这是象声词流水的声音。(也让生说说这样重叠的象声如春雨沙沙、雷声隆隆……)诱人:吸引人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指名分段读文,2.讨论:文章为什么要分6个自然段来写?(总起――春――夏---秋――-冬――总结)引导认识写作顺序:课文第1自然段、第6自然段都是概括地写小兴安岭的美,在开头的第1自然叫总起,在结结尾的第6自然段叫总结,中间的第2――5自然段都是具估体写小兴安岭怎么美,这叫分述。文章就是这样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其中分述部分,按从春到冬的顺序写,这就是一种时间顺序。五、学习第1、6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2.引导学生评议:哪儿;读得好?哪儿读得不妥?3.再指名读――-肯定其优点――齐读第1、6自然段。4.讨论:这两个自然段对小兴安岭的描写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树多、美)哪些词体现树多和美?谁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