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卿同志在全区实施学校“四名”工程深化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2009年6月27日)同志们:根据区委常委会的精神,区政府决定制定并全面启动实施《盐都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学校“四名”工程行动计划》。刚才,区教育局袁德林局长结合贯彻省会精神,就我区实施“四名”工程、深化素质教育,作了动员和部署,我完全同意。会上,区教育局与各学校签订了责任书,市一中宋金洪校长代表全区中小学校长向社会作了庄重承诺,龙冈中学、第一初中、市二小分别作了表态发言。可以说,这次会议主题突出,导向鲜明,要求具体,举措有力,必将对我区深化素质教育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下面,我着重强调三点意见。一、充分认识实施学校“四名”工程、深化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首先,实施“四名”工程、深化素质教育,是教育系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即将开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落实到教育上,就是要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为学生提供适合其个性发展需要的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幸福生活的能力;就是要提升教育内涵,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中小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兴旺。中小学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一点一滴的教育积累,个性特长的培育彰显,细致入微的管理服务,潜移默化的环境熏陶,都对孩子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实施学校“四名”工程、深化素质教育,就是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升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思路,规范办学行为,激发办学活力,实实在在地保证每一位中小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享受他们应该享受的学习权、休息权和发展权,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育幸福指数,让学校真正成为孩子们幸福的乐园。其次,实施“四名”工程、深化素质教育,是推动教育创新、提升教育内涵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区教育已经处在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的新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区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学校“四名”工程,减轻课业负担,培育学生特长,打造名师队伍,构建校园文化,有利于突出发展重点,使素质教育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有机结合;有利于完善发展机制,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全区基础教育高位运行;有利于创新发展形态,更好地满足学校特色和学生特长多元多样的发展需求;有利于优化发展策略,努力实现学校管理水平、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课堂教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大丰收,真正使学校走上内涵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实施“四名”工程、深化素质教育,是解决当前教育热点问题、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课业负担、学生体质、学校安全、招生考试、教育收费、师德行风等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目前,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办学行为不规范,不遵守国家课程计划,随意增加考试科目的教学时间,减少非考试科目的教学时间。“三多三少”现象较为普遍,即违规补课多、作业多、考试多,学生睡眠时间少,体育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少,自主学习时间少。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校长当得疲惫,课堂缺乏活力,校园缺乏生命力,教育缺乏创造力。这就偏离了基础教育正确发展的轨道,违背了教育规律,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长期下去,基础教育必将走进死胡同。对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四名”工程行动计划就是在此背景下解决这些热点问题的重大举措。二、突出重点,强势推进,把学校“四名”工程要求真正落到实处(一)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重要前提。“四名”工程首先是“名在减负”。省里把治理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为突破口,5月31日,罗志军省长专门主持召开座谈会,要求推进素质教育,减轻课业负担,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江苏人。从当前看,实施“四名”工程、深化素质教育,首先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正把时间空间还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