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西山区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2018年8月1日在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根据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议程的安排,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就我区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如下,请予审议。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上半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西山区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区经济运行呈现“开局良好、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8.75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04亿元,增长12.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4.54亿元,增长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5.86亿元,增长2%;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8.22亿元,增长13.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1005元,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532元,增长9%。西山区2018年上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人代会目标市级下达目标上半年完成情况地区生产总值10%1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3.1%12.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510亿元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0%2%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1.5%13.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9%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2%9%(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落实“137”重点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年度稳增长政策56条,着力产业提质增效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末的0.6:25.1:74.3调整为上半年的0.6:17.9:81.5。现代服务业提质增量发展。五大增长极持续发力。楼宇总部经济稳步发展,昆钢大厦获评昆明市楼宇总部经济论坛首批甲级写字楼。形成万达广场、南亚第壹城、爱琴海等多个商贸聚集中心,“五区两带多点”的商贸发展格局进一步显现。加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组织云投中心申报昆明国际金融小镇示范点,加快推进昆明金融产业园西山片区建设,入园金融企业累计24户。有序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大健康企业数量逐步增加。文化旅游业进一步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徐霞客游线标志地”历史文化资源,提升茶马花街、彩云里等一批特色文化街区品质,制作“一部手机游云南”西山区版块,呈现西山大美风光,持续推进文化创意产业“654”工程,万达城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7家,同比增长60%,全区累计接待游客人数973.40万人次,旅游收入144.33亿元,同比增长37%。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信息服务业发展成效显著,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营业收入达1.23亿元,同比增长133.2%。工业发展稳步增强。加快实施“腾笼换鸟”举措,着力推进园区建设发展,初步形成以精细磷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组织2户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12户企业申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民营经济活力增强,新增民营企业3806户,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18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0%以上。高原都市现代农业特色凸显。粮食播种面积3.5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25万亩,花卉园艺种植面积1.17万亩,食用菌种植65万棒,肉类总产4272吨。积极推进水果园区提升建设,引进甜柿、鲜枣等果树新品种8个,实施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示范220亩、老果园提质增效示范4000亩。都市农庄建设顺利推进,在建、拟建的12个都市农庄项目中,已有10家获市级批复。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英茂糖业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均达亿元以上,44户农业龙头企业总产值达66.82亿元,增长8.5%,带动农户11.76万户。(二)改革创新任务持续推进,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上半年,逐步消化商品房存量,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53.18万平方米;优化政府债务结构,完成债券置换2794万元;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落实小微企业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