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城市老旧社区适老性改造中的公共设施设计r——以成都市为例刘昌贵;曹帆;姚望;王瑞;邢欧娅【摘要】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越来越明显,而大多数老旧社区的老龄化率是超过了城市的平均程度.老旧社区改建正在开展,可是目前学界多关心居家养老体系在新社区的建构,改建的期间忽视了老旧社区中的公共设施的适老性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老旧社区普遍存在的对老年人生活带来的不便,选取了成都市的水碾路南社区为例,结合改造成功的各个社区的综合改造,然后从公共座椅等方面分析目前存在的在适老性方面的问题以及提出了这些设施在老旧社区综合改造中的适老化设计与规划等计谋.【期刊名称】《工业设计》【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3页(P107-109)【关键词】老年人;老旧社区;公共设施设计;座椅;适老性;改造【作者】刘昌贵;曹帆;姚望;王瑞;邢欧娅【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四川成都,611756;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四川成都,611756;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四川成都,611756;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四川成都,611756;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四川成都,611756【正文语种】中文1.1项目背景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深入,人口结构发生变动,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步降低,老年抚养比不断攀高,2026年将达到23.81%。可见,未来养老问题将是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中之重。目前政府或者研究人员多数关注居家养老体系在新社区的建构,而没有考虑老旧社区中的公共设施的适老性问题。根据成都市所颁发政策,将在2017年之前改造中心城区的1500多个老旧院落,这些小区居民同样希望社区得到改造。然而老旧社区在改造中需要面对更多的公共设施适老性问题。当前对于老旧社区室外环境在适老性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房屋老化、存在违章建筑、基础设施的设置不合理;(2)配套设施被挤占、场地活动混乱、缺乏无障碍处理;(3)道路安全性缺乏保障、停车位数量不足;(4)绿化景观面积小且功能单一;(5)环境卫生问题突出;(6)市政设施无人修理老旧小区是指基本建于1990年之前的小区,由于其建设较早,各项标准和配套的指标普遍偏低。部分老旧小区的老龄化程度较高,其同时面临着社区的适老性低、养老的设施不足、老年人出行活动困难的问题。对这些数量比较多的老旧社区,若要大规模的对社区进行拆旧建新,从各方面来看都是不现实的。唯一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对这些老旧社区的公共设施进行局部改造,由此以适应小区里大部分老年人的需求。1.2项目现状:当前中国大部分老旧社区的公共设施存在各方面的不适于老年人生活与娱乐的问题,导致老年人居住活动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这情况与我们老龄化趋势逐年加剧的中国实际情况相违背,所以对适老性公共设施的改造设计迫在眉睫。自成都2014年以来启动的“四改六治理”中的老旧院落改造以来,成都的各城区老旧社区都有所改善,改造的内容包括完善安防设施、整治环境、平整路面、改善公用配套设施、改造外露管线等。改造的成果固然显著,但是在社区改造的过程中往往缺少对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关怀与照顾,很多公共设施对于老年人等群体的生活及娱乐有所不便。此次调查研究随机选取了成都东面以及南面的两个问题比较突出的社区作为公共设施改造样本。其中一个是牛市口街道水碾河路南社区,社区是一个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市政府改造然后提供给居民居住的小区。社区的规模较大,经过后期的不断添加改建,公共服务设施种类有所增加,其中的文娱设施也有所改善,但社区以老年人居多,大部分设施都不适合老年人这一群体的生活,社区反映的适老性问题较为综合和全面,也具有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住宅的典型特点。2.1水碾河路南社区基本概况2016年6月—12月,小组人员对水碾河路南社区先后进行5次实地调研,调研的方法采用对社区老年人随机问卷调查与访谈、拍照、记录、测绘的形式展开。社区面积0.46平方公里,目前社区人口18927人,户数6525户,共计63个居民院落,低保72户、残疾人104户。60岁以上的老年人2890人,约占总人口的30%。其中60-80岁的低龄老人占老人总数的92%。因此,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数量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