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饼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12页例1学情与教材分析:《烙饼问题》是数学广角中“优化问题”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怎样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烙饼,但缺乏烙饼的实际经验,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演绎、例举、观察、合作讨论、优化等方法,由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怎样烙饼才最合理”的实践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优化意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案。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讨论、思考等活动,寻找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索和合作的乐趣,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纸锅、圆形纸等。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老师给全班每人发一个信封,一个一个地发,这样好吗?有什么办法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呢?师:发信封的过程其实就是方法优化的过程,华罗庚爷爷最早提出了优选法理论,为人们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做出了贡献。二、情境导入。师:你看过别人烙饼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烙饼问题。(板书:烙饼问题)二、探究新知。1、领悟2张饼的烙法。a、(出示课件)请看大屏幕,快速阅读已知信息。学生复述烙饼三个条件,并进行分析。b、学生用“手”当饼,领悟2张饼的烙法,初步体会“最优化”。师:小红妈妈正在烙几张饼?烙熟得多长时间呢?(指名生上台演示烙法,其他同学给他记录烙的次数)烙饼活动后,学生再次叙述烙的过程,老师做记录。板书:饼数(张)次数(次)时间(分)222×3﹦6师:刚才他把两个饼同时放进锅,同时烙两个饼的正面,再同时烙两个饼的反面,最后两个饼同时熟了。我们把这样的烙法叫做同时烙。板书:(同时)还有不同的烙法吗?(点名回答,说过程)这种烙法用了多长时间?(12分钟)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为什么?总结:像这样用6分钟把两个饼烙熟的方法,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约了资源,我们把这样的方法叫做“最优化”的方法。2、寻找烙4张、6张饼的方法师:两张饼同时烙,6分钟就熟了,根据这样的经验,你能很快想到烙4张饼用多长时间吗?(学生全体烙饼,进行验证)生:先把1号和2号两张饼放在锅里,烙正面,(1次)再翻过来烙反面,(2次)再把3号和4号饼放锅里,烙正面,(3次)再翻过来烙反面,(4次)就是几个几分钟,(4个3分钟)板书:4(2,2)4=2+24×3﹦12继续发挥想象力,你还能想到烙几张饼的时间。生1:6张饼,18分钟生2:8张饼,24分钟…3、总结烙饼数为双数的方法:如果烙饼的数量是双数时,可以2张2张地烙。4、初步运用最优化的方法探讨3个饼的烙法。师:(课件演示)一家三口,每人一张饼,需要烙几张饼呢?(3张)师:那3张饼怎么烙呢?现在我们一起动手烙一烙。(学生打开信封,长方形纸当锅,圆形纸当饼,烙3张饼,教师巡视。)师:你是怎么烙的?用了几分钟?有不同的方法吗?生1:9分钟(交替烙)生2:12分钟(先烙两张,再烙一张)生演示,师在表格中记录。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总计(分)饼1饼2饼3师:为什么同样是烙3个饼,用的时间不一样呢?你们认为哪一种是最优化的方法?为什么?(既节省了时间,又充分利用了资源。)3个饼,烙三次,用了9分钟。像这样,把三个饼互相交替着烙,我们取个名字叫做交替烙。板书:(交替)课件再次演示9分钟的烙饼法。学生活动:全班用9分钟烙饼法烙一烙。并轻声边烙边说说过程。5、探究5,7…等几张饼的烙法。3张饼的烙法和双数饼的烙法一样吗?这是我们得到的又一个经验。利用经验,我们就不需要一张张去烙饼了,大家想一想,5张饼怎么烙?(指名回答,师板书)板书:5(2,3)5﹦2+35×3﹦157(2,2,3)7=2+2+37×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