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结石护理查房肝内胆管结石护理查房肝内胆管结石护理查房肝内胆管结石护理查房邓云菊邓云菊胆囊•是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有浓缩和储存胆汁之用。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颈部连胆囊管。胆囊壁由粘膜、肌层和外膜三层组成。胆囊的功能•(1)储存胆汁•(2)浓缩胆汁•(3)分泌粘液•(4)排空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指左、右肝管及其分支内的结石。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一般为胆色素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占胆系结石的24.9%胆石的分类•(1)胆固醇结石•(2)胆色素结石•(3)混合性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形成原因•1、胆汁成分的因素•2、胆道异物因素•3、水土地域因素•4、胆道的解剖性因素胆石的分布•(1)胆囊结石•(2)肝内胆管结石•(3)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病因病理•(1)肝内感染•(2)胆汁淤积•(3)胆道蛔虫临床表现•(1)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疼痛不明显,发热、寒战明显,周期发作。(2)放射至下胸部、右肩胛下方。(3)无黄疸。(4)多发肝内胆管结石者易发生胆管炎,急性发作后恢复较慢。(5)肝大、肝区叩击痛。(6)多发肝内胆管结石者,多伴有低蛋白血症及明显贫血。(7)肝内胆管结石广泛存在者,后期出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与疾病相关的健康史及生活史•饮食:高糖、高胆固醇、高脂肪•胆道寄生虫病:蛔虫、肝吸虫等•口服避孕药•肥胖•胆囊及胆道感染者•遗传辅助检查•1、B超检查:是检查的首选方法•2、胆囊造影•3、经皮行肝胆管穿刺造影(PTC)•4、选择性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5、CT、核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手术治疗方式•1、高位胆管切开取石•2、去除肝内病灶•3、胆肠内引流病史汇报知识缺乏•相关因素: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护理目标:患者1周内能了解本疾病的相关知识,能积极配合医疗护理工作。•护理措施:(1)评估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采用口头形式进行健康教育。(2)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如疾病的发生发展、病因、临床表现等,让病人了解并配合治疗和护理(3)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宜进低脂肪、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忌油炸、油腻食品。要限制丰富动物性脂肪的蛋、奶油、牛油、肝、鱼卵类食物。•效果评价:患者对本疾病知识基本了解,能积极配合医疗护理工作。疼痛•相关因素:与结石梗阻、感染、手术创伤有关•护理目标:患者疼痛减轻或缓解•护理措施:(1)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2)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因等。(3)理解同情病人的感受,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并取舒适的体位。指导患者采用放松术来缓解疼痛的方法: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4)合理饮食,根据病情指导病人进食清淡饮食。(5)必要时遵医嘱于止痛药;如奥尔芬,杜冷丁等。•效果评价:患者疼痛缓解焦虑与恐惧•相关因素:与环境陌生、担心疾病预后有关。•护理目标:患者焦虑减轻,配合治疗护理•护理措施:(1)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想法,消除焦虑、恐惧及紧张心理,树立增强恢复健康的信心。(2)向病人讲解病房的环境,及时与家属沟通,使病人能积极地接受治疗。(3)告知病人疾病相关知识。(4)鼓励患者提出问题并于及时解决。•效果评价:患者焦虑减轻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相关因素:与食欲减退、消耗增加、消化吸收障碍有关。•护理目标:维持适当营养。•护理措施:(1)监测并记录病人的进食量(2)按医嘱使用能够增加病人食欲的药物(3)根据病人的病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4)鼓励适当活动以增加营养物质的代谢和作用,从而增加食欲。(5)防止餐前发生不愉快或痛苦的事件;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6)根据病情遵医嘱予静脉补充营养•效果评价:营养需求维持,饮食、消化较好潜在并发症:出血•相关因素:•护理目标:没有出血发生•护理措施(1)术后应平卧6小时,全麻清醒后于半卧位。(2)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神志及腹部体征等症状。(3)观察腹部引流管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并记录。•效果评价:无出血发生潜在并发症:感染•相关因素:与手术有关•护理目标:无感染发生或感染得到控制•护理措施(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2)保持引流通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