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桂林小学洪兰教学要求1.认识6个生字,学会10个生字,积累“海鸥、褪色、瞻仰”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3.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教学重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教学难点:懂得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略案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2.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1.教师:在昆明翠湖公园湖畔有一位老人的青铜雕塑,名字就叫“海鸥老人”。简介吴庆恒老人的爱鸥事迹。2.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3.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归纳中心问题。⑴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⑵老人与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动人的故事?⑶“我们”为什么要把老人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二、小组合作,自读课文三、检查自学,整体感知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2.教师强调字音:“驻、瞻、挫、饼、昵”。3.老人与海鸥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讲了一位老人与一群从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到冬天来临,老人便会风雨无阻地来到翠湖边喂海鸥饼干,视海鸥为儿女。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忍离去。)四、品读感人的一幕1.教师:读课文,把描写感人的一幕的句子画出来。2.指名反馈。3.指名朗读这些句子,全班朗读这些句子。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这感人的一幕常常会印在了人们的心里,也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可1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事情发生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老人与海鸥》。六、作业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2.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故事的经过,知道这感人一幕发生的原因。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教学难点:懂得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新词,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忍离去。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这一幕里埋藏着一个老人的故事。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海鸥为什么会这样?二、品读句子,赞颂老人美好的行为1.指名反馈:为什么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忍离去?(因为老人长期坚持喂养海鸥,和海鸥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2.再读课文1至11自然段,把描写老人和海鸥的句子全找出来。3.集体反馈,品读情感。⑴他背已经驼了……跟海鸥相伴。(说明老人勤俭,对海鸥有无私的爱。)⑵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老人的动作娴熟,与海鸥配合默契、和谐。)⑶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对海鸥的爱。)4.教师:十多年了,“老人每天必来”……老人视海鸥为儿女,对海鸥一片深情。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当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5.拓展想象: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会说什么呢?6.教师小结:“我们”为什么要把老人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因为我们被老人爱护海鸥的美好行为深深打动了。)三、课堂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