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病人的安全转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陈伟急危重病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昏迷、躁动•抽搐•气管内插管•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率及呼吸方面药物急危重病患者的转运转运原因由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在原医疗单位难以完成而采取的措施,是不得已而为之。转运目的•为了得到必须的诊断、治疗条件;•家属要求急危重病患者的转运•重症患者转运期间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大为增加,甚至影响预后;•转运前须对其利益和风险进行充分评估;•转运的先决条件:利益﹥风险急危重病患者的转运•文献报道,以进一步诊断为目的的转运,约40~50%的病例原有治疗方案得到纠正,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搬动过程中,可能引起呼吸道梗阻、低氧血症、低血压、心律失常、继发性出血,甚至病情加重、猝死。急危重病患者的转运因此,拟进行的检查、操作对患者的救治和预后帮助不大时,不宜冒风险进行盲目转运。急危重病患者的转运影响转运决策的因素•年龄、心律失常不是影响决策的因素;•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动脉血氧状况、PEEP水平对决策有相对较小影响;•影响决策的最主要因素护送人员的专业水准、转运设备和交通工具急危重病人转运指南步骤•决定:•计划:•实施:•转运期间监测:决定—需要转运吗?患者能否转运,取决于转运利益与风险的综合评估。计划—转运方案?•确定转运目的地,评估转运的距离和时间。•道路的选择或运输方式。•选择监测方法和设备。•预测可能的并发症。•携带的药物和器械。•按照可用性和病人的特征选择运输工具。实施—如何转运?•院内转运•院际转运转运前必须明确•转运前交流和合作•随从人员•所需器材•转运中监护院内转运--转运前交流与合作•应通过医-医、护-护交接以落实治疗的延续性。交接内容包括病情与治疗计划;•转运前,接收科室要保证可以立即对来到的患者进行治疗或检查;•及时通知转运的其他相关人员(如电梯等),以便从时间上能配合转运,并保证所需设备;•主治医师要对转运经过清楚。病历资料由原治疗科室送出,内容包括转运指征以及转运全过程中患者状况。院内转运--随从人员•至少由两人陪同。•其中一名是经过了为胜任转运所进行的基础培训和专项训练的护士。•当患者病情不稳定时,由医师陪同,该医师应接受过气道管理培训、高级生命支持培训、危重病治疗培训或其它同类培训。院内转运--所需器材•血压监护仪(或血压计)•脉氧仪•心电监护/除颤器•尺寸合适的气道管理器材•氧气供应足够全程所需,并富余30三十分钟以上院内转运--所需器材•负压吸引器•急救药品(肾上腺素、胺碘酮、阿托品等)•静脉输注液体、药物,带充电功能的输液泵•其他药物根据病人情况备用,如:镇静镇痛剂、麻醉剂转运中监测—如何监测?•转运患者或患者检查时,医务人员应始终留在患者身边,根据需要观察和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对监测水平划分如下1级必须2级强烈推荐3级理想转运中监测监测记录•心电图(1级)•脉搏血氧饱和度(1级)•无创血压(1级)•心率(1级)•呼吸频率(1级)•机械通气患者测量气道压力(1级)转运中监测•二氧化碳描记术(2级)•连续测量血压(3级)•测量肺动脉压(3级)•测量颅内压力(3级)•测量中心静脉压(3级)最低要求的转运设备必备设备•便携监护仪(或标准血压计)、简易呼吸器、氧气源、除颤仪、面罩、鼻/咽通气道、各种型号气管导管、吸氧管、吸痰管、心电极片、脊柱固定设备、吸引设备、环甲膜穿刺针、外科消毒用品、穿刺用品、套管针(各种型号)、三通、输液器、输血器、胶带、照明设备有条件应具备设备•呼气末CO2监测、便携式呼吸机、成人/儿童呼吸回路、输注泵、气管切开手术器械、动脉导管和监测设备、动脉导管、加压输液器、同步起搏系统、血糖仪及试纸、血气分析仪及试纸药物准备•必带肾上腺素和抗心律失常药在内的基本急救药物,以防转运途中突发心脏骤停或心律失常。•其它药物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用输液泵控制给药速度。必须保证输液泵的电量充足和功能完好。院际转运•利益大于风险,院际转运可以进行。转运决定由所在医院医生做出,一旦决定,尽快实施。•院际转运前要由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