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病机制湘雅医院内分泌科雷闽湘流行病学1型糖尿病•全世界1993年统计:•不同地区1型糖尿病发病率有很大差别:•最高的是芬兰:36.0/10万人口•东南亚地区较低:2.0/10万人口•1988-1996我国0-14岁儿童统计:•平均确定校正发病率每年为0.59/10万人口•女孩0.66/10万人口•男孩0.52/10万人口•女孩发病率高于男孩,发病率随年龄增加,10-14岁发病率较高,1988-1996年期间1型糖尿病的校正发病率逐年上升•香港1984-1996年15岁人群调查:•1型糖尿病发病率0.1/10万人口•2型糖尿病发病率1.2/10万人口•1型糖尿病各年龄段发病率•0-4岁:0.9/10万人口•5-9岁:1.5/10万人口•10-14岁:1.7/10万人口•女性:1.7/10万人口•男性:1.2/10万人口•13年期间1型糖尿病每年平均以0.14/10万人口的速度递增•欧洲1型糖尿病平均每年增长率为3.4%•1型糖尿病的主要流行病学规律•1、主要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和未成年人•2、亚洲及我国的发病率相对较低•3、各国均有增加趋势,但增加速度要比2型糖尿病慢•4、不少地区的1型糖尿病发病与季节有关,四季分明地区的1型糖尿病高峰多发生在冬秋季节•2型糖尿病•中国糖尿病三次全国性调查•15年上升约4-5倍时间DM患病率IGT患病率19800.67%(1倍)---------19942.51%(3.75倍)3.20%19963.21%(4.79倍)4.72%•全国11省市分六层DM患病率(1996年)分层DM患病率省会市5.76中小城市4.04富裕县镇3.82富裕县乡2.87贫困县镇3.13贫困县乡1.75•糖尿病患病率与年龄的关系•(人口老龄化与DM发病年轻化)•中国调查年龄1980年1996年20-0.05%0.56%30-0.17%1.36%40-1.69%3.03%50-3.13%7.03%60-4.27%11.32%•糖尿病类型•其他:包括营养不良性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以及特殊情况和综合症的伴随的其他类型糖尿病糖尿病类型(%)n(%)1型2型其他2397(98.6)5.693.70.7•WHO报告•全球DM:估测1994年约1.20亿•1997年约1.35亿•2000年约1.75亿•预测2010年约2.39亿•2025年达到3.00亿•在发达国家上升45%•在发展中国家上升200%•21世纪在中国、印度、非洲某些•发展中国家流行•1995-2025糖尿病患病人数前三位的国家糖尿病患者预估人数010203040506019952025印度中国美国•2型糖尿病流行的主要因素•1、遗传因素•1)、家族聚集•全国DM调查(1996)•2)、种族•不同国家民族之间:中国3.2%德国4.1%美国6-8%瑙鲁30%•同一国家不同民族间:•美国白人:6-8%•Pima印地安人:50%•新加坡华人:4.6%•马来西亚人:9.5%•印度人:13.4%•3)、单基因突变DM(<5%):MODY,线粒体糖尿病•4)、多基因遗传有DM家族史无DM家族史DM7.74%3.91%IGT6.67%4.42%•2、环境因素:DM患病率随经济发展水平而上升:食物消耗增加,活动减少,人口老龄化等0123456725-3435-4445-5455-64<2500RMB2000-5000RMB>5000RMB发病率(%)年龄(年)西方化的生活方式西方化的生活方式肥胖发生率增加肥胖发生率增加体育锻炼减少体育锻炼减少生活跨度增加生活跨度增加((生活节奏增快生活节奏增快))22型糖尿病多发人群的人口数增加型糖尿病多发人群的人口数增加22型糖尿病流行的原因型糖尿病流行的原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血压2倍↑•脂质异常3倍↑•冠心病4倍↑•肾功能衰竭17倍↑•失明25倍↑•下肢病变26倍↑•截肢15倍↑病因和发病机制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主要是以易感人群为背•景的病毒感染、化学物质所致的胰岛B细胞自身免疫性•炎症或胰岛B细胞凋亡导致B细胞破坏和功能损害,胰岛素分泌缺陷。•1、易感基因:主要为HLA-Ⅱ中DQ和DR的编码基因,•DR3、DR4与易感性相关•DR2与保护性相关•2、环境因素:见下表•1型糖尿病发病的环境因素病毒B细胞毒性物质其他腮腺炎病毒苯异噻二嗪牛奶蛋白风疹病毒噻唑利尿酮精神应激柯萨奇病毒B4,B5四氧嘧啶不良生活方式巨细胞病毒链脲霉素戊双咪Vacor(CN-3吡啶甲基N-P硝基苯尿素•目前认为1型糖尿病是一种免疫调节性疾病,其依据有:•1、1型糖尿病与Ⅱ类抗原(D区)相关联,Ⅱ类抗原与自身免疫•疾病有关。•2、1型糖尿病可同时伴发其他免疫紊乱性内分泌疾病。•3、1型糖尿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