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大人国小人国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美术课程标准》指出以游戏等多种方式,体验不同工具和媒材的表现效果,开展造型表现活动,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本课以格列佛奇遇为故事的主题,并且以故事贯穿始终,因此这节课他们比较感兴趣。这节课重在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夸张的表现方法,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一幅大小比例悬殊的生动画面。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学习新知识,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2.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大人国小人国》的课题来源于十八世纪英国经典名著《格列佛游记》,主人公格列佛勤劳、勇敢、机智、善良。作品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勾画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也正是教材选用的范画,由此引入主题。《大人国小人国》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美术教材第四册第8课内容。(1)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课本版面设计选用多种美术表现方法,例如:电脑合成、剪贴、拼贴、绘画等表现大人国和小人国里的故事的作品。(2)本课之前学习过《到太空去旅行》,已经学习了联想的创作方法,第7课《汽车站》学习初步复杂画面的组织方法,为本课学习做了铺垫。本课在整册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不同的是打破常规学习,用对比、夸张、想象创造大小悬殊的人物比例关系,处理画面结构的组织。(3)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大与小的对比,通过夸张、想象的表现方法将儿童眼中的魔法世界自由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本课内容是一节很好的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关爱弱小的典范教材。1学生分析(一)现有知识能力水平: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学,在之前学习过的《到太空去旅行》,已经学习了联想的创作方法。在《美丽的植物》、《漂亮的鸟》课中对于植物、动物的造型都有了掌握,7课的《汽车站》中学习了成组人物的画面构图方法。这些课内容造型表现的学习,都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二)学生的心理特点:二年级学生正是处于想象丰富时期,在本课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人物的造型表现,故事情节的想象。一部分学生不容易想象创造出富有自己想法的画面,这是他们赖于模仿而产生的结果。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以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以互动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以欣赏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大胆地进行联想创造,运用对比的方法,想象夸张,恰当使用范画,合理地安排画面中的故事情节。(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教学策略:他们存在的问题是:注意持久性差,画出的东西飘忽不定,不能准确地达到应有的位置,还不能达到造型准确美观的程度,但他们也能用他们所认识的方法表达出物体的样子来。因此我设计了自主选择创编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也锻炼了他们的表现能力,体验大与小的关系。教学方式鉴于以上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以故事贯穿始终。因为要通过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要通过故事让学生观察人物之间的比例;要通过讲故事使学生学会运用美术语言,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大与小的关系;最后还要回归到故事,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拓展创新思维,想象并创作出奇妙的大人国小人国奇遇故事,提高造型表现的能力。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欣赏故事激发情感(导入)——{师生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方式、启发联想→示范教学、引导想象}(新授)——艺术实践,创新精神(实践)——展示(评价)——(拓展)提高。教学手段创设情景与任务,培养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整合,积极使用所学美术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习惯;利用多媒体课件、画卡、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信息技术媒体策略课件、多媒体、白板、音频、视频、实投。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大人国、小人国的故事,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展开想象。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美术的兴趣。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及热爱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展开想象,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大与小,能够创作出新颖、生动有趣的画面。教学难点人物间的大小悬殊比例,画面关系处理。4.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目的一: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