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的理论与方法——新的听评课范式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胡红杏hhx1969@163.com讨论•当前听评课的形式和效果如何?•当前听评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问题呈现形式:•1.无充分的准备,无有效的沟通。•2.主要关注教师的行为,忽视对学生的足够关注。•3.以貌似精确的、绝对的、抽象的分数,来表示复杂的教学活动;忽视教学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意义的揭示。•4.使用结果时往往犯错误类推。当前我国听评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去专业现象去专业现象•(一)无合作的任务:表面合作、不合而作、合而不作,•(二)无证据的推论:目标不明确、问题不聚焦,观点无证据。•(三)无研究的实践:问题意识模糊,收集信息、收集“证据”缺失,缺乏专业的研究品质。缺乏合作、证据以及研究的听评课,集中反映了当前我国听评课存在的“去专业化”现象。为此,我们亟需改造听评课的范式,构建一种强调合作、证据、研究的专业性的听评课。交流主题:一、课堂观察的内容体系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三、课堂观察的LICC模式内容体系教学分析及设计体系教学流程及设计体系1.1教材的分析(1)对教材与大纲(课程标准)、教材与各知识点的阶段性、应用性等关系的理解及处理(2)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叙写(3)重点、难点的确立和突破手段(4)教法的选择(5)媒体的选择和应用(6)知识的应用点(7)学法的提取和指导(8)教育素材的挖掘和实施(9)课时的划分1.2学情分析(1)课的导入(2)问题的设计(3)突出重点的过程(4)突破难点的手段及过程(5)学生的活动(6)教学的组织过程(7)练习、反馈的设计与安排(8)课的结尾设计(9)教师的素养[教态、语言(语音、语调、学科专业用语)、操作、板书及课堂应变能力等](10)板书的设计(11)教学目标的凸显和生成一、课堂观察的内容体系建构观课的基本框架•教学目标(预设和生成)•教学内容(优化和整合)•教学组织(适切性和灵活性)(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情境创设)•教学评价(诊断和激励)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性1.教学目标的涵义布卢姆:教学目标是指“明确阐述通过教育过程使学生得以变化的方式,即学生改变其思维、感情和行动的方式”、“是作为教育经验结果的个体所发生的变化”。特征:(1)教学目标描述的是教师预期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发生的变化,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不涉及教师的活动和教学方法。(2)教学目标是用学生的行为方式来描述的,这些行为能表示主要的教育结果,是能够观察和描述的。(3)教学目标是具体的,是对具体教学内容规定的行为目标,形成教学内容的明细规则。2.教学目的跟教学目标的区别(1)教学目的应该包括教与学两方面。实际上,它常常只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例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2)教学目的描述的教学结果常常难以具体地观察和描述,因为它常常使用抽象词汇以及“比较”、“初步”、“进一步”等不明确的模糊词汇来描述;(3)教学目的有时描述的是教学过程而不是教学结果,例如“学习….”、“认识….”、“弄清楚……”等;(4)教学目的联系的教学内容比较概括,不象教学目标那样具体、细致、明确。为了弥补教学目的不够具体、明确的缺陷,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常常用教学任务与要求来对教学目的进一步加以说明。在进行现代教学设计时,应该注意到教学目标跟教学目的的差别。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中“学”的部分的具体化,教学目的是教学的总的终结性的概括。由于教学目标比较具体,一般说来,它主要适用于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设计的情况。3.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11)课堂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保持统一的一致性原则;)课堂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保持统一的一致性原则;((2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的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的目标体现纵惯横联的整体性原则;标体现纵惯横联的整体性原则;((33)高层次目标中包含低层次目标、不同学习者的个体存在差异)高层次目标中包含低层次目标、不同学习者的个体存在差异的层次性原则;的层次性原则;((44)...